阅读历史

第235章 有子 老奴

作品: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作者:颍禾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6-30 17:0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做出一系列安排后,朱由校就把闻香教的事情丢在一边,徐鸿儒放弃基业四下流窜也好,铤而走险起兵反叛也罢,朱由校自认已经把工作做在前面。哪怕最坏的局面出现,自己也有反制的能力。

更何况,以如今的局势,闻香教如果当真要起兵造反,也未必能够像朱由校记忆当中那样偌大的声势。

先不说前段时间对闻香教的持续打击,就说这段日子来北直隶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足够闻香教信徒在造反前思量思量。

毕竟,能够被徐鸿儒忽悠着信奉闻香教教义的,除了趁机敛财的地痞无赖,就是些今生无望冀求后世的贫民,现在朝廷加大对北直隶的投入,只要肯卖力气就能找到活计,生活有了奔头自然不会听人忽悠着自投死路。

而闻香教的势力虽广,其他地方却都是闻香教敛财的地方,只有北直隶和山东是他们苦心经营的根基。敛来钱财除了挥霍外,大部分都用来结交两省的地方豪强。现在根基缺了北直隶这一块,单凭山东一省之地造反,朱由校根本不怕。

至于现如今朱由校最关注的事情,却是皇后张嫣即将临盆,两辈子头一次当爹,朱由校早就乐得找不着北。除了辽东战事的奏章还能照常批阅外,其他的政务能推给内阁的就推给内阁,不能推的就先搁在一边,就连新科进士觐见的事情都耽搁下来。这要是搁在以往非要被大臣骂死,可朱由校这次明显怠政却受到百官的谅解,谁也不认为朝政的琐事比皇后生产还重要。而张嫣即将产下的是龙子还是凤女,更是上至内阁阁臣,下至黎民百姓共同关心的问题。

到了四月初五凌晨,经过一夜的折腾,张嫣终于产下一子。张嫣只瞧了儿子一眼就昏睡过去,朱由校却瞪着软绵绵的婴儿不敢伸手去接。

朱由检踮着脚尖想看看自己的侄子,“皇兄,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却被朱由校一巴掌拍到一边儿,“别吓着我儿子。”眼看抱着婴儿的嬷嬷笑容都僵了,朱由校才颤抖着手把孩子抱在怀里,害怕自己手松了伤着孩子,朱由校紧紧抱了一下就把孩子放回嬷嬷的手中,心中却是无尽的欢喜,“我有孩子了。”我在这世上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朱由校在屋子里转了半天,才想起自己要做些什么,“传旨,今天在这里当值的,全都赏三个月俸禄,行宫里其他的人,赏一个月俸禄。”顿了顿,又道,“皇后生育有功,推恩其母家,册封皇后生父张国纪为太康伯。”

跟在他身边的起居官等了半天,也没见皇帝继续降恩,以为朱由校高兴的忘了,就小声提醒,“陛下,按照旧例,皇子降生,是要大赦天下减免钱粮的。”

朱由校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朕赏宫人,是他们辛苦了一夜,伺候皇后有功;赏皇后生父,是为了酬养育皇后之功,你说的那些人又都做了什么?”

起居官“啊”了一声,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朱由校其实也明白这是起居官的意思,可他却不想为自己的私事干扰国家法度。

毕竟,减免钱粮就会让朝廷用度不足,用度不足就会捉襟见肘,让大臣打自己内库的主意。这在以前国库内库不分的情况下,偶尔做做还可以。可现在国库和内库已经区分开了,真要以自己的私事减免钱粮,让国库少了进项,大臣们肯定不乐意,自己又如何能维持国库内库分开的局面?

至于大赦天下就更不可行了。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朱由校执政的一个理念。而毫无来由的大赦天下,让那些本该受到惩处的罪犯逃脱法律的制裁,这不但是在违背朱由校的执政理念,更是在践踏世间的公正。

朱由校不愿为之。

虽然不能大赦天下减免钱粮,可朱由校还是要加恩天下,这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他需要表明态度,让天下人意识到自己爱皇后、爱皇长子,这样才能维持朝廷太平,不给有心人可乘之机。

想了想,朱由校道,“皇长子出世,朕后继有人,这是件好事,应当让满朝文武分享朕的喜悦。这样吧,让御马监和户部合计合计,拟个章程上来,对所有在职官员进行补贴,银子就由内库出。”

拜朱元璋所赐,明朝官员的薪酬制度非常奇葩。七品县官只有四十五担大米的俸禄,这样的俸禄和农民收入相比的确不少,也的确能保证官员过上平常的生活。可和不断提升的物价水平相比,和蓬勃发展的商业利润相比,官员的这点收入只能算做寒酸。要是有那个官员想养个侍妾,过点体面一些,那就要冒着贪污的危险。

时间长了,大明官员几乎是无官不贪,如果不贪,那就要过海瑞的生活,自己种菜自己织布,吃口肉就要攒上好久的钱。

朱由校有心改革官员的俸禄制度,可朱元璋却早就有言在先,说这是祖制不能改。而朝野之中,也有一批所谓的清流,自己贪污受贿不亦乐乎,却反对朝廷有一丝一毫的变革。

无奈之下,朱由校只能用补贴的名义曲线加薪,以绕过那些清流的抨击。不过这样也好,正好显示皇恩浩荡。

其实,朱由校并不是第一次给官员发放补贴了。前段时间为了征收房号税,他就给官员发放了住房补贴,只不过住房补贴的范围比较小,只覆盖了在京官员。而这次补贴的范围却得到扩展,覆盖了全部在籍官员,却漏过了那些丁忧、致仕在家的官员。

这不是朱由校出不起这笔钱,也不是他不愿出这笔钱,而是有对比才有幸福感,不给官员们找个对照物,又如何让他们感到皇恩浩荡。

……

三月底四月初的辽东,春寒料峭,丝毫没有关内那种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感觉,反而随着战事的逼近,变得更加残酷起来。

雪已经开始融化了,道路却更加的泥泞,加上此前准备不足,老奴只能驱逐部众在糟糕的路面上行军。不得已情况下,牛马都被征去运输各种物资,建虏只有少数精兵还有马骑,其他的人全部步行。常常有人摔倒,但被扶起来之后还是要继续前行。

和艰难的行军相比,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军队的士气,虽然还没有得到朝鲜的战况,可明军从东边过来却是事实,这意味着东征的代善等人成了孤军,所抢掠的物资也不能供应本土军队使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哪怕最愚蠢的人也隐约感到不对。

而事实上,女真人中的几大家族已经暗暗有了约定,要清剿老奴一家后向大明请降,不求大明会如何宽恕,但求能把种族延续下去。

只不过老奴积威犹在,蒙古人起内乱又给了一线希望,几大家族的阴谋才没有发动。可即便如此,建虏军中也是暗潮涌动。

老奴站在高处看着自己的军队蹒跚前行,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作为纵横多年的一代枭雄,老奴对辽东局势看的比谁都清。哪怕前些日子纵酒过度损伤了他的身体,可他的大脑还依旧清晰。

“这次不行了,我们很难逃过此劫。”在得知蒙古人和明军联手来袭的时候,老奴就下了这个断言,当时他还不知道明军已经从鸭绿江登岸,仅仅听到了草原上的流言,他就有了不祥的预感。

此后蒙古人突然转向给了他喘息之机,可这里面也包含了他很大的努力。那时候他还有种幻想,没了蒙古人参与,也许可以逼退明军,可随即传来了明军在东边出现的消息,老奴摇头苦笑,“大明皇帝太看得起老夫了。”

确实,为了对付建虏总共七万多的兵力,朱由校一下子出动了几十万大军,还邀请了蒙古人一同进军,这完全是以势压人。若不是朱由校借助东征名义将内阁六部抛开,用的又是内廷和渔政衙门的钱财,也根本不肯能组织这么大的军事力量。

可大兵压境,老奴却不能不做出应对,草草集合了手中的力量,老奴就率兵东进,打的是和明军决战的旗号。但老奴心中清楚,大金国已经被明人袭扰战术掏空了根基,只要明军拖延一下时间,自己的军队就会不战而溃。此时唯一的生路,就是突破明军的防线,穿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那里还有自己的儿孙部众,还有东山再起的契机。

而要想突破明军的防线,那就只有做出极大的声势,迫使明军主帅慎重行事因过于慎重而错失良机,而根据明军此前的表现来说,这一目的不难做到。

可惜的是,老奴算计了一切,却被老天爷摆了一道。今天春季的温度明显比往年高,道路上冰层融化的速度也比往年快,行军的速度根本提不上来。

在这样情况下,老奴精心制定的快速突破防线,快速和明军脱离接触的计划只能是个空谈。哪怕明军主帅黄嘉善再谨慎,可在发现老奴的真实意图之后,也会不顾一切的进行攻击。

到那时,等候老奴的,只能是兵败身死的结局。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