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我先做出假设,外界物体对于感官的刺激并不是前进运动和其他动物身体的外部运动的唯一成因。我提出的假设只作为一种可能性来进行讨论,它是建立在类比原则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为没有感官知觉的有机生物体很可能也缺失了运动的能力,而有机生物体若是有前进运动的能力,那么别的运动能力它们也一样具备。
为了详细阐述这些观察结果,我们先简单地分析我们身体运动的物理原则。当一个外界物体触动我们某种感官知觉的时候,若它所造成的感觉是宜人舒适的,那么由此便会生出身体欲望,这种欲望与我们的某些身体特性和快感的形成方式必然有一定的联系。这个物体若不能使我们产生任何欲望,那么我们也就无法看见、品尝、听到、嗅出或者触碰它。因为在感知某个物体的时刻,我们如果能够立即通过所有被调动起来的感官知觉充分地欣赏并享受它,那么我们就不会再对其产生任何欲望。欲望产生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身体与我们所感知物体的相对位置太过遥远,或是太过接近。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改变自身位置,因为在我们感知到这个物体的同时,我们也同样能够感知到那些阻碍我们彻底而完全获取这个物体享受快感的因素。根据物体在我们感官知觉中激发的印象,我们生出相应的欲望,然后在欲望的驱使之下,我们便会做出种种躯体动作。
某个物体进入我们的视线之内,我们产生想要触碰的念头,如果它在我们伸手可及的范围之内,我们便会朝它伸出自己的双臂,如果这个物体与我们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就会做出前进等不同的动作,尝试去接近它。如果一个人深深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在他感到饥饿的同时,发现自己面前有一片面包,那么他会伸手抓住这片面包,然后放进自己嘴里开始咀嚼,但是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他下意识自然而然完成的,甚至他自己都未曾察觉到这些动作的发生和结束。这些动作是物体所留下的最初印象造成的必然结果,并且如果没有其他印象对原本的自然效应产生干预和介入的话,此物体的初始印象便会长久地存留下来。
类似于牡蛎这样缺失了感官知觉的有机生物体,它们的感觉或许还远未进化完全,它们不仅无法完成前进运动,甚至连情绪和智力等一切产生欲望的能力和通过外部运动显示和展露自身的能力都没有具备。我不能断言这一类生物是否能够感知自身的存在,但是因为它们的感官能力极度低等,所以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对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存在是毫无知觉的。
物体在感官知觉上产生的触动激发了欲望,欲望催生了身体动作。我们能够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解释这个事实:假设在某一瞬间,一个人的意志激起他接近某个物体的欲望,与此同时他的手足四肢都无法动弹,整个身体陷入一种僵硬的状态,如果此时他的欲望还存在,那么他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改变身体状态,尽力去接近那个物体。所以,身体的前进动作等外部运动并非依靠身体组织构造、体型和四肢来完成,因为只要生物体有所感知,同时有满足各个感官的欲望,那么不管其身体构造如何,都不会对其活动和行动造成任何阻碍和影响。
实际上,身体的外部组织结构决定了身体的灵巧性、敏捷性、方向感和动作的连续性。但是运动的成因、原理、动作、意志等诸多因素根源于欲望,而欲望是由外界物体在感官知觉上留下的印象催生而出的。假如某个人不具备任何感官知觉,那么他就不再具有任何欲望,所以他的身体只能一直处于休憩状态中,他也不可能拥有任何行动的能力。
身体的各种自然需求的产生就像吸收养分的行为一样,属于内部运动,性欲和食欲都是如此。这些内部运动可能会催生动物的外部动作,同时,假设在动物身上,一切与这些欲望相关的外部感官知觉都是完整而无缺失的,那么它们就会相应地做出种种动作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需求不等于欲望,这两者的区别就如同起因和效应的区别。如果动物感知到某个物体的存在,同时这个物体与其体内的需求相符合,这时欲望就会开始产生,尔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为达到满足欲望的目的所做出的一系列动作。
动物在外部物体的动作刺激下所做出的回应必定能够制造某种效应,我们已经将这种效应认定是动物的运动,若它们的感官总是接收到某个相同讯号的刺激,它们每次都会以相同的动作进行回应。那么我们如何辨识物体的动作是能够激发欲望,还是引起了厌恶?我们如何才能认知在感官知觉之上运作的力量?它作为物体动作和动物动作两者之间的媒介,起到调解作用,它也是一种蕴含了动作的决定和规约原理的力量,能够改良和修正动物的各种动作;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尽管物体能够唤起印象记忆,但是动物对其发出的刺激毫无回应,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探究?
这个问题若放在人类身上,寻找解答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类的本性与其他动物相去甚远。我们的灵魂参与到了身体所有的动作和运动之中,那么如何才能将精神力量产生的效应与纯为肉体物质之力制造的效应区分开来,这是一个难度浩大的工程。在探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形成任何主观的判断,只能通过类比推理,以及比较人类和其他动物在自然反应下所做出的动作这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但是,人类是唯一一种有思想和精神力量的动物,能够思考和反省,触类旁通,然而别的动物只是纯粹的血肉堆积,尽管它们看似能够决定做出何种反应动作,实际上它们并不具备思考的能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动物种群中,动作的决定和规约原理其实只是一种机械效应,而且这种效应是绝对独立于动物的身体组织存在的。
因此,我认为,外界物体的动作对感官知觉的刺激在动物的大脑内产生了另一种内部的总体知觉,它能够接收所有外界感官知觉传达的印象讯号并加以处理。这种身体内部的感觉不仅对外部感知导致的动作有所回应,而且还能将由此形成的刺激感保留相当一段时间。持续不断的刺激感最终形成了印象记忆,其深刻程度视刺激感的持久程度而定。
那么,首先内部知觉与外部知觉的性质不同,内部知觉有接收一切印象记忆的能力,而外部知觉仅能接收与自身功能相一致的印象。比如,眼睛无法感知声音,耳朵也无法感知光线。其次,内部知觉和外部知觉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刺激,其持久程度不一。除此之外,在其他所有方面,这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动物的内部知觉和外部知觉都是完全肉体性的,它们都是身体组织的机械效应,不受任何精神力量的控制。我们人类也拥有与动物一样的肉体感知,但是除此之外,人类还拥有精神力量,这是自然界中最卓越、最优质的力量,能够鼓舞和推动我们的前进,同时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
因此,动物的大脑实质上是一个总体的感知,它接收一切外部感官知觉传递的信号和印象,这些印象记忆在内部知觉留存的时间比在外部知觉留存的时间更长久。譬如,光线对眼睛造成刺激的持续时间比声音对耳朵造成刺激的持续时间更久。
由此看来,由外部感官传递到内部感官的印象,比那些经由内部感官传递的印象更为强烈和直观。我们亲眼所见的事物,带给我们的震撼,以及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远比我们通过听说所得知的印象要深刻得多。我们甚至发现,在所有感官知觉之中,眼睛所受到的触动,留下的印象最为持久,其中的重要意义就是视觉感官所捕捉到的事物更为直观而明确,最强烈深刻的印象由此形成。
所以,我们或许可以将眼睛看作是内部感官的延伸。实际上,内部感官知觉的本质只不过是神经主干的内向伸展,是器官的延长部分。因此,眼睛的本质中应当包含了与内部感知强烈而密切的关系,这并不稀奇。事实上,不但通过眼睛留下的印象更为持久,而且眼睛这个感官的特质比其他所有的感官都要显著和突出。
眼睛能够向外展示内部印象记忆。就像内部感官知觉一样,它的功能十分活跃,并且能够表达欲望喜好和厌恶;相比之下,其他的感官知觉是全然被动的,它们只不过是接收外部印象的器官,但是不具备任何保留和反射印象记忆的能力。
然而,在任何一种感官知觉剧烈地持续运作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其形成的刺激所存在的时间比外部物体造成的刺激所存留的时间长久许多。不过,这种效应在眼睛这一感官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而强烈,眼睛能够将阳光下形成的耀眼炫目的视觉印象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短则数小时,长则可能多达数日。
很显然,大脑也很享受这一特性带来的诸多便利,它不仅存留接收到的种种印象,而且还通过沟通和连接神经的震动来传输它们的动作。外部感官知觉器官、大脑、脊髓以及神经辐射并控制身体的每一部分,它们是具有延伸性的物质,应当作为一个有机机器来整体看待,外界物体对身体造成刺激之后,感官知觉做出相应的反馈动作。然而,使得这个机器区别于身体其他所有器官的特点是它的各个支点不仅能够产生阻力、做出反应,而且其本身就具有活跃性,因为这些支点可以长久地保存接收到的印象讯号。而且大脑以及其表面的大脑皮层具有强大的储存能力和一流的感知能力,它可能在接受一系列连续刺激的同时,将这些刺激按照接收讯号的先后顺序保存下来,因为每种印象讯号只能刺激大脑的一个部位,而连续的印象讯号是以不同的方式持续刺激大脑的同一个部位,或者是临近的部位。
我们能不能做出这样的假设:某种动物没有大脑这个器官,但是它的身体表面具有敏锐准确的感官知觉,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延展性。比如说,这种动物眼睛的视网膜就像大脑的皮层一样广延,而且还具有长期保留所有可能接收到的视觉讯息的特点;那么我们可以确定,这种天赋异禀的动物在接收视觉讯号的同时不仅能够看到物体当下的模样,还会自动匹配出物体曾经的模样。也就是说,它能在一瞥之间同时看到一个物体的过去和现今,它的眼睛的工作原理是自行根据刺激信号的数量和强度判定视网膜所形成的图像与刺激信号是否相符合。如果图像的数量累积起来超越和压制了与厌恶感和抵触感相关的图像,那么这只动物就形成了足够令身体决定做出行动的食欲,进行捕食,以满足自身的食欲。但是,在两种图像讯号的数量和强度都均衡一致的情况下,动物的身体就没有任何移动的理由,它便会保持着憩息的状态完全静止不动。然而,当两种讯号的强度和数量势均力敌,这时的动物处在两种力量的对峙和拉扯之下呈现暂时的均衡状态,无法做出决定,也不会做出任何捕猎或躲避的行动。我认为,在这样的时刻,动物会做出机械性的反应,这时其行动不受记忆的干涉和影响;因为当这只动物的眼前在同时出现了所有的图像,无论如何,它最终都会做出回应动作,趋向于食欲和欲望和行动意识和趋向于反感和厌恶的动作意识相互抵消中和,最后占优势的一方决定动物最终将会作何反应。
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在动物中,内部感官知觉和外部感官知觉大致没有太大差异,唯一的区别在于保存所接收的印象讯号的能力,所有动物的行为动作或许都可以用这一特性作为原理解释,有相当数量的观点也是由此衍生而出的。同时,这种特性也标榜出人类和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所在,在两者颇为相似的方面,可以将这个特性看作是区分两者的一个关键证据。
在动物种群中,感知能力优越进化的步骤和方式与人类并不相同。所有感官知觉里,与思考能力最为接近的是触觉。人类已经将触觉发展得比动物先进许多,人类也十分享受触觉能够带来身体快感。与本能和食欲联系最为密切的感官知觉是嗅觉,在这个方面,人类必须承认,自身的嗅觉能力与动物相比极具劣势。所以,人类拥有获取知识的显著趋势,而动物则具有满足食欲的明显特点。人类最为一流的感官知觉当属触觉,最劣等的则是嗅觉。这个差异与人和动物各自的天性是十分符合的。而动物和人类的视觉孰优孰劣,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不确定的,如果没有触觉的协同运作,那么视觉在动物中的进化则落后于人类。听觉虽然看似在人和动物中的进化程度相差无几,但是实际上动物使用听觉的频率远远低于人类。人类开口说话交流的欲望实则根源于听觉,而交流和沟通的器官又赋予了听觉更为敏锐的活跃性,相比之下,在其他物种里,听觉是全然被动的一种感官知觉,不在主动发起使用的范畴之内。由此可见,人类乐于享受其高度进化的触觉、视觉和听觉所带来的种种体验,但是人类的嗅觉能力比其他动物物种低下。味觉也可算作是嗅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所有的感官知觉中,它与食欲有着无可比拟的、最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同一种食物,动物很可能具备比人类更为细腻精良的味觉体验。可以作为这个观点引证的一个证据就是动物会对某些食物种类表现出强烈的抵触和憎恶,并且,从它们自身食欲需求和身体机能的角度来看,它们拒绝进食的食物显然是对身体有害的;然而,相比之下,人类若是在未能分辨出不同食物外观的细微差异的情况下,会将不同食物混淆和误食——人类常常会将毒芹当作欧芹误食而发生中毒事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自然史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