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第三节生物的养分摄取和生长
一只动物的躯体构造便是一种内部模型,在这个模型之中,营养物质进行了转换,变成整个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体的各个部分无须做出次序和比例之类的任何改变,它们只需吸收营养即可,然后其体积和重量便会相应增加。有的人将这种体积的增大称为扩张,在他们的设想之中,所有的困难阻碍都能够克服,因为一只动物在胚胎时期就已完整形成,并且其身上的各个部位会随着必要养分的不断吸收相应增大,这个理论是很容易得到接受和认可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躯体的增大和扩张有清晰的认知,除非我们将整个生物的躯体和躯体中的各个部分看作是许许多多的内部模型,它们是以各自所处的位置的顺序来吸收营养成分的,否则生物躯体的增大和扩张是如何进行和完成的呢?如果只是单纯进行表面上的累加,是无法完成扩张的。但相反地,通过力透物体的深入刺激,能够使生物体各个部分的体积得到增加,其形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由此可见,为生物体的扩张所服务的物质必须穿透表面,全方位直达身体内部。同时,物质的渗透也必须通过一定的次序和比例来完成,这样一来,所有部分都能够不偏不倚,不多不少地接收养分,没有哪个部分吸取更多,因此也就不会有哪个部分比身体其他部分的增大速度更快,整个躯体同步变大,其外形不会发生全然彻底的改变。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除了我们设想的内部模型之外,究竟是什么能够驱使供给养分遵守这一准则,并使得它们永恒持久地均匀抵达身体内部的各个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每个动物或植物的躯体都是一种恒定不变的内部模型,但是它们能够通过养分的吸取,实现内外一致的逐渐均匀增大。这种增大也是由穿透身体外部,直达体内的外界营养物质的不断摄取来完成的,最终所形成的物体与生物体原本的形态相似,其构成物质也与模型本身的构成物质完全一致。
但是,动植物所同化为自己身体构成物质的营养成分具有何种性质?是什么赋予了它们进入躯体,作用于内部模型所必需的活跃性和动能?如果这种能量确实存在,它是否必然与制造生成生物体内部模型的力量类似?
这三个疑问,涵盖了养分汲取和成长这一大类的所有方面,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我相信,若是生物汲取养分的运作模式不能弄清楚,那么动植物的繁殖和生育问题也就无法得到合理的、令人满意的解答。所以,为了比较不同因素导致的结果,我们必须将这三个问题独立开来,分开研究。
首先,第一个问题与物质的营养本质相关,上文所给出的理由已经为这个问题提供了部分的解答,在随后的章节中将会有完整详尽的阐释。我们要证明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千千万万的有机生命分子;而且,它们的产生和制造是自然而然,既不费时也不费力的,它们的存在是恒定不变的,而生命体的死亡也仅仅是将这些有机生命分子分离开来,并不意味着它们被彻底摧毁,不复存在。因此,动植物所同化和吸收的物质其实就是一种与它们本身具有同样性质的有机物,最终有机物质的吸收将会增加生物体的体积,而不会改变它们本身的形态或者特性——实际上,它与组成生物体的分子具有相同的形态和特性。这样一来,在动物摄取用以维持生命,保持身体器官正常机能的食物中,以及植物通过根系和叶子来汲取的树液养分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在蒸腾作用、分泌作用和其他的一些排泄作用的影响下流失了,最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保留下来,成为生物体成长的供给养分。在动物或植物的体内,很可能形成了原生给养分子和有机分子的隔离。原生给养分子通过前文提到的种种方式获得并排出,只有原生有机分子才能长久保留,并且经由某种活力均匀地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个部位,这样一来,每个部位所获得的养分都是均衡的,不多也不少,恰恰足够它们平等地吸收、成长和扩张。
其次,至于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力量驱使有机物质穿透生物体表,使得其能够被生物的内部模型所吸收?前文中提到,在自然界存在着某些与生物体内部器官的构成物质相关联,但与外部特性没有任何联系的力量。而正如我们所观察得到的结果一样,这些力量超越了人类的认知,因为它们直接作用于身体的内部器官,而我们的感官知觉无法捕捉到任何不属于表面现象的活动。因此,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对穿透力量有清晰的认识,也无法理解它们的运作方式。但我们对它们的认识程度有限并不代表着它们不存在,也不代表着在它们的作用没有产生大部分自然界各式各样的效应。我们必须承认它们对于营养吸收和生物体增长所做出的贡献,除了这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渗透作用,没有其他任何方式能够为生物体的成长助力如此之大。渗透力量以类似于重力穿透一切物质各个部分的形式作用在生物体身上,吸引和拉拢食物中的有机分子,直接在有机生命体的内部产生反应,使营养成分得到吸收。不同的生物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形态结构,我们将之称为内部模型,许多有机分子受到渗透力量的吸引作用,以一种有序的形式,根据生物体的形态区别进入体内并产生效应,所以它们无法改变其固有形态,只能从各个维度增加其体积,最终促成有机生命体的生长和壮大。并且,若是有机体内部的扩张方式与之类似,那么有些分子的外部和内部构成形态与整个躯体的形态是一致的——由它们作为单位而始,生物体的繁衍生殖得以不断发展下去。
最后是第三个问题,内部模型的繁殖是否也是在相似力量的作用之下完成的呢?我们发现,正是同一种力量造就了生物体的生长扩张和繁衍生殖,在一个不断成长的有机生命体之中,如果存在一些与整体形似的分子,有朝一日它们完全有能力成为一个独立的有机生命体,与它们原先构建而成的生物体本体有着完美的相似度。这类分子不会在最初的时候就展露出与整体极高的相似度,我们无法轻易察觉出来。但是当它们从整体上被分离出来,并吸收了充足均衡的养分之后,它们便会开始逐渐长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呈现出与原生体极为相似的内外结构形态,就像一株柳树或一只水螅,它们体内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与整体结构十分形似的有机分子,如果把它们切割成极小的碎片,每一片都能够长成一株新的柳树,或是一只新的水螅。
如果在一副躯体之中,所有的分子都与其整体的结构类似,那么它的组织结构一定是最为简单的一种,就像我们在第一章里所探讨的那样——因为其结构只是同一种形式的简单重复,是相似形态的结合架构,所以其身体内所有的结构组织都是相同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结构最为简洁单一的生物体,或是最低级的生物,它们的产生十分容易,几乎不费任何力气,而且它们的数量也最为众多。相比之下,如果一个有机生物体内仅含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与自身整体结构类似的分子,那么在能够独立进行二次发育的分子数量如此稀少的情况下,相应地,它的繁衍和生殖的难度便会大大增加,种群数量也就逊色许多。这一类生物的有机结构更为复杂和高级,因为与整体相异的有机部分越多,整体的组织结构就越加完善,并且繁殖的难度也会更大。
所以,营养吸收、生长发育和增殖繁衍都是同一个因素所导致的结果。有机生物体由与自己本身结构相似的食物分子供给养分,然后在受到相应有机部分的充分刺激的情况下逐渐扩张长大,其最终的生殖是因为在身体之内包含了某些与自身整体结构十分近似的原生分子。现在亟待我们探明的问题,就是那些与生物体结构相似的有机分子是通过养分的吸收作用进入有机生物体内的,还是它们原本就一直属于生物体内部,具有十分独立的存在性?如果我们假设第二种可能性是正确的,我们便会陷入生物体组成部分的无限论之中,或是相似胚胎细胞是层层相套的理论里,我们早已经证实了这种设想的缺陷性和模糊性,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与生物体整体结构类似的有机分子是从食物之中被提取出来的。我们希望借此假设,能够为有机分子的形成方式和微小分子的结合方式提供合理的解释。
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在营养成分中不同的部分是相互分离的。那些与动植物结构成分一致的有机物,通过蒸腾作用和其他一些排泄作用的去粗取精,最后留存下足够的分子为生物体的养分汲取和扩张生长提供支持。但是这些有机部分必定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生物体的各个器官部分只能按比例吸收那些与自身结构相似的养分分子。所以,我们便自然而然地设想到,剩余的有机营养物质将会从生物体内的各个部位被输送出来,转运到某一个或者多个特定的地点,然后所有的这些有机分子相互结合,形成与本体类似的小型有机生物体。从分子结合而始,成型的有机体便独自进行扩张和发育,最终长成类属同一物种的独立生命个体。因为每个身体部分送回的多余有机营养成分,其结构与自己本身十分近似,所以,这些来自于身体不同部分的营养分子的结合,理所应当能够最终形成与本体相同的有机生命体。虽然我们现如今还不能断定这就是为什么生物体在成长和扩张的同时无法进行生育的原因,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很可能是因为当生物体在成长发育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吸收了全部的有机营养分子,与此同时还没有任何富余的养分流出,因此,在生长变大的同时,生物体是无法进行繁殖和生育的。
有的人仅仅承认这个观点中的数条机械原理,除此之外全盘否认,而这整个关于营养吸收和繁殖生育的解释或许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并且加之前文已经提到过的生物体营养吸收和成长发育符合后者的描述,他们很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不相称的从属关系。但是,我所持的观点与这些哲学家们截然不同。在我看来,这些哲学家仅仅是承认了数条机械原理的存在,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思想被所谓的哲学原理的桎梏束缚得多么狭隘。如果单个自然界现象能够用这样一个僵硬死板的规则体系解释,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还有上千种自然现象超乎了它的框架边界,无从进行阐述和说明。
试图用机械原理来解释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固然是一个目标远大,设想美好的努力方向,也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儿在最初的研究中就已经尝试过的。然而这个想法只能是一个计划蓝图,即使它能得到很好的理论基础支撑,我们能否有足够的资源和方法将之付诸实践?这些机械原理是物质的基本内容,包括其不可测性、动性、外部形态、可分性、冲击力和弹力作用下的运动沟通性等等的许多方面。我们利用自身的感官知觉捕捉、分辨并总结所有的这些特性,然后将它们认定为基本的原理——因为它们普遍适用于一切物质。但是我们能否确定所有物质都只拥有这些特性吗?又或者,我们是否不能将这些被我们认定为物质原理特性单纯地看作是不同思考模式之下的产物?还有,如果我们感官知觉的形成是有偏差的,我们是否会在认识物质特性的时候,发现其与前人列举出来的种种特性相异?只承认那些为我们所熟知的事物的特性,这一举动在我看来是毫无根据、妄自菲薄的自负和虚荣的表现。物质或许具有许多我们无法忽视的普遍特性,还有另一些隐藏较深的特性,需要经过我们人类勤勉刻苦的努力探究才能揭开神秘的面纱,就像我们最近才刚刚发现的重力原理一样,在所有的事物中都是如此。冲击力因素,以及其他机械原理永远都不可能像吸引力和其他物质的普遍特性一样,经过一番研究就能为我们所熟知。单从这一点来说,机械原理就不应该被归类为普遍效应,我们在物质特性研究的过程中就已发现,我们每一次要么是通过影射的方法,要么是通过比较法,或者是通过测量法和体验法来发现一个新的普遍效应的,这样一来还能同时得出一条新的机械原理,而这个新的原理是否像我们已经总结出来的其他机械原理一样,能够被我们信心十足地作为自己的已知优势来运用吗?
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理论有一个缺陷,他将一些特殊的影响效应错误地归类成常见而普遍的因素;笛卡儿理论的破绽之处就在于他将少数的一些普遍效应当成了原因,并排除了其他所有的常见效应。在我看来,发展最为成熟、最经得起推敲的理论,其观点应当摆正通用效应的位置,认识到其产生事出有因,并且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将特殊效应一般化的努力来使得自身数量实现增长。
在我对生物体成长发育和生殖繁衍的阐释中,我必须承认自己也受到了一些机械原理的影响,重量的穿透力便是其中之一,并且,通过类比,我力图证明在有机生物的体内还存在着其他的渗透力量,这些力量的存在也已经得到了证实。我已经用事实依据阐明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倾向于有机化的结构组织,有机分子的数量是不可计算、无穷无尽的。因此,我仅仅是将一些观察结果总结概括起来,使之形成概念,而这概念与机械原理并不冲突矛盾,这些名词的使用是为了对大自然中的一般效应进行注解,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自然史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