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48章 第五百四十六 北伐中原

作品: 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作者:凤溪凰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3-08 14:26|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随着五年时间的沉淀,齐国内部早已经民满粮封,兵精粮足,实力强盛。

此时此刻,齐国已经整合了南方的资源,达成了北伐中原的条件。

不过,既然要北伐,那么首先要扫除拦路虎。

故此,雄踞江淮之地,正在苟延残喘的朱元璋便是齐军大举北伐的第一目标。

随着高麒与众大臣制定下计划之后,立即便下旨令岳飞,李靖遣军准备北伐。

此次灭朱元璋,高麒打算以吴州、庐州两州之力协同进军,灭所谓的‘大明。’

当然,在这五年的时间内,朱元璋也早已自立为帝,建国明。

同时,其余各地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幽燕罗艺在满清与金的夹击下,不堪抵挡,最终只得自焚于北平王府。

不过其在临死之前,却是将家眷交给了其子罗成,然后让其在渡口乘坐海船,漂洋过海,投奔秦琼。

此次,听闻齐军要进行北伐,罗成也请战随军北伐。

对此,高麒也赞同了,将其任命在庐州军之下,让其与华雄一道,负责统领骑军。

随着窦建德在长安被斩,河北麾下文武几乎一致的推举赵匡胤为新任夏王。

不仅如此,其麾下谋臣赵普还亲自策划出黄袍加身的把戏,成功让赵匡胤登上夏王之位。

只说,虽然夏朝文武皆认同赵匡胤,可刘黑闼却是忿忿不平。

最终,刘黑闼领本部兵马与之对抗,河北大战频发,陷入了大乱的地步。

不过,在赵匡胤求得河北东部的老将廉颇支持后,刘黑闼却是后劲不足,无法支撑。

最终,赵匡胤设计分化刘黑闼,惶恐之下,其领亲卫准备向大漠叛逃,投靠胡人。

不过,刘黑闼却是命运不幸,逃至马邑附近时,却是正遇追击胡人的黄飞虎。

转瞬之间,刘黑闼便被斩杀在马邑。

紧接着,经过数年的发展,赵匡胤以自身的手段很快便稳定了河北局势。

并且其实力还在蒸蒸日上,相比起窦建德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罗艺败亡后,赵匡胤还看准时机,遣李继隆为主将,领军十万进军幽燕之地。

趁幽燕混乱之时,一举夺取了涿郡,随后在蓟城一带构防线,与金人、满清相对峙。

一时,幽燕之地也受金人、满清,以及夏军瓜分,其幽燕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间。

几乎各地的民众皆向涿郡逃亡,请求寻求夏军的庇护。

李继隆在眼见这一刻后,设下极为严密的盘查,谨防有胡人混入。

不过,胡人浑水摸鱼的可能性倒是不大,毕竟面相还是有极大区别的!

当然,数年内西域也发生了巨变,成吉思汗设了一记大手笔。

以木华黎继续领军与西夏军对峙,可成吉思汗却亲自领铁骑返回大漠,直插北疆地区。

由于北疆皆是一些土著军士,压根抵挡不住如狼似虎的元军铁骑。

成吉思汗一路连战连胜,从北疆进行大迂回,直插入了南疆地区。

一番迂回包抄下,李元昊被围困在且末郡,西夏军几乎名存实亡。

大部分西域领地已经彻底掌控在铁木真手中。

······

江东

随着旨令到达,李靖,岳飞不敢怠慢,在整军备战,一切都有条不絮后,约定时日向明军发动大举进攻。

公元626年,夏季,大齐庐州都督李靖、吴州都督分别各自调遣二十万军队。

合计四十万,北伐明朝,其军威气势犹如洪荒野兽。

由于数年时间的沉淀,齐国已经国富民足,其军力自然也越发强盛。

听闻齐国大军征讨,明廷上下顿时乱做一团。

关键时刻,朱元璋临危不乱,有条不絮的下达了指令。

首先令徐达遣军十万,固守中线,胡塑一带,负责抵挡李靖军的突破。

随后命常遇春固守历阳边境,防备苏烈的进军。

至于东线江都一带,朱元璋亲自领十万大军固守,防御岳飞。

看似明军准备妥当,可其中却是危险重重,此刻高麒已经下定决心扫除江淮朱元璋,打通进军中原的障碍。

其间,雄踞中原的曹操在闻听齐军发动灭明的战役后,也在谋臣的建议下,建国称王。

国号为魏,称南魏,曹操为魏王,建都梁郡虞城。

建国后,曹操也接到了朱元璋的求援情报,在与众谋臣商议后,唇亡则齿寒的威胁下,曹操决定出兵相助。

可惜,就在曹操正准备出兵时,唐军却是在关内频繁调动,对颍川军虎视眈眈。

原来,早在北伐之前,高麒便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商议与李唐结盟。

由于此时李唐的大权皆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下,李世民在经过深思决定后。

答应确立了高麒所提出的联合扫除天下反王,随后两国在行决战,决定天下归属。

不仅如此,此时南阳都督薛仁贵也虎视眈眈,向汝南郡进发。

由于遭受到外部威胁,使得救援朱元璋的计划搁浅而下,只得领军抵抗齐唐两军的围攻。

不过,此时此刻,局势在次发生变化,朱元璋,曹操,朱温,刘备四方结盟。

一时,天下在次呈现出微妙的局势,齐唐联盟对抗二朱,曹刘的合纵。

随着结盟下,曹操也下令在徐州开出道路,供朱温与刘备遣军救援。

这数年内,黄巢早在刘备与朱温的联合下击败,自刎于军中。

······

江淮战事,此时正在紧密进行着,随着朱元璋的合理抵挡,齐军的攻势倒是暂时遏制。

就在朱刘援军穿过徐州,向江海地区全力进发时,此时齐军却是出动了杀手锏。

只说,就在岳飞与朱元璋所对峙的东线战场内,杀得难解难分时。

周瑜所部海军却是趁机从常熟港口扬帆起航,向江都港口盐城进发。

按道理来说,从吴郡乘船进入江都,至少也需要时日的路程。

可事实却是,周瑜所部海军却是五日左右便抵达江都,这几乎是杀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朱元璋所安排在海岸线,负责监督海上一切的军卒却是完全成了无用功。

还在这消息还未传到江都大营时,周瑜所部便杀上了江都,随后一路攻城略地。

各地频繁响应,几乎传檄而定!

随后,周瑜马不停蹄,继续领军向历阳进发,趁明军反应过来之际,攻占了明朝国都,历阳城。

霎时间,明朝文武家眷,军卒其亲眷都全权落入了周瑜手中。

此次,周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与其新配备的宝船有关。

新式海船,正是郑和所应高麒的嘱咐,所领导改进的。

在这数年时间,郑和完全的改进了海船,让海船防护能力变得更坚固。

其航速更快,可以深入大海航行!

由此,高麒也以郑和之名,将这海船命名为郑和宝船。

······

在历阳失陷后,明军军心大挫,其各路齐军立即抓住时机,大举突破。

战斗不过持续一月之际,明军全线防线突破,其中苏烈率先以秦琼,罗成为先锋,突破了常遇春的防线。

在一番激战下,常遇春无法抵挡,防线被凿穿。

撤离途中,受周瑜所部包抄合围,常遇春被俘。

紧随其后,周瑜,苏烈合军一道,向中线徐达所部进军而去,汇合李靖。

由于徐达提前收到了消息,提前施障眼法,紧急领大军撤离。

紧随着,齐军主力在汇合之下,在徐达身后追击而上!

不过,随着中线,西线的突破,朱元璋也无法在死守东线,只得摆脱岳飞的进攻,领军撤离。

随即,岳飞也挥师追击,最终齐军在高邮狂野平原上合围了明军。

紧随着,齐军将近五十万大军对明军发动了强烈的进攻,以及明军家眷的影响。

明军士卒其战力大减,数日的攻击之下,明军彻底崩溃!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献上降表。

此时此刻,随着朱元璋纳降,明朝正式灭亡!

只说,此时正在疾驰支援明军的朱温、刘备联军却还在半道上。

听闻明已经覆灭,江淮之地尽在齐国掌控之下后,朱刘联军当机立断,紧急撤军。

毕竟,朱元璋已然覆灭,要是在继续前进,那么必定将与齐军主力相遇。

······

随着朱元璋纳降,高麒得到消息后,下旨命岳飞将朱元璋及家眷送往江陵。

至于其麾下投诚的文武,如徐达,常遇春,蓝玉等将,以及左善长,朱升等谋臣。

高麒也给予了官职,依旧治理江淮之地,继续辅助岳飞,李靖。

休整一月后,高麒与李唐达成协议,两方同时出兵,一举消灭曹操,朱温,刘备等势力,瓜分河南。

协议达成,高麒下旨,以岳飞为征北大将军,徐达为副,领二十万大军直取徐泗。

随后,又任命李靖为右领军,大都督,苏烈为副,领军二十万,向淮水方向进发,向淮阳进军。

然后,在任命薛仁贵领军十万进攻汝南,与李靖会师,务必一举击垮魏国!

此时,李世民同样以徐世绩为主帅,领二十万东征大军出关,直取颍川。

陡然间,将近百余万大军犹如狂风暴雨骤降,向中原席卷而来。

颇有一种山欲风来的举动!

正值危急存亡的关头,魏王曹操也召集全民,抵挡各路齐唐联军。

公元626年,秋季,齐唐联军联合向魏国席卷而至。

在抵挡数月后,李靖率先突破淮阳,杀入谯郡,其苏烈更是领骑兵军团突击陈留,济阴等地。

一时,魏国都城虞城遭到齐军合围,其兵锋直指虞城。

陡然间,魏国境内几乎是人心惶惶!

不仅如此,徐世绩所率领的征东大军也在许昌一带大破曹仁,尚师徒,随后杀入颍川腹地。

此时,随着各地的失陷之下,曹操气急攻心,昏厥过去,更是让魏军军心大丧!

旋即,薛仁贵抓住机会,全力进攻,魏军大败,齐军夺取了汝南之地。

在追击之时,夏鲁奇为了护卫曹操的安全,最终与高宠对决。

可惜,夏鲁奇却是略逊一筹,最终败在高宠枪下,被其一枪洞穿。

随着魏军各地被突破,曹操被围困在都城虞城。

随后,齐军数十万大军合围下,曹操气急攻心,因病而亡!

紧随着,虞城告破,魏国灭亡!

只说,随着魏国灭亡,驻守济北郡的邱瑞也望风而降,投降了齐军。

此时此刻,随着魏国的覆灭,朱温,刘备联军也无法抵挡岳飞大军的攻势。

最终,朱温战死在琅琊境内,刘备也在逃离时被齐军追上,死在乱军。

张飞也在护卫刘备时,力战而亡!

最终只有关羽领残部渡河北上,投靠赵匡胤。

······

一时,河南之地,在齐唐的联合下,彻底沦陷。

随后,高麒与李世民划分地区,中原地区,靠近洛阳的颍川、荥阳等地,归属与李唐。

至于靠近的山东之地,则为齐国之地。

划分结束之后,高麒在次对山东之地进行了划分,统一管理经营。

此时,天下大势已经极为明显!

长安

只说,经过此战之后,唐军在次开疆拓土,其李世民的威望在次大增,达到了与日俱增的地步。

最终,李渊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召集百官,退位,让太子李世民登基为帝!

在一番退位仪式下,李渊正式退位,退居幕后,为太上皇。

至于李世民则登基皇帝,改年贞观,以次年为贞观元年。

公元627年,冬季,太子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帝,划分天下。

这一刻,年轻的李世民正是雄心满满之时,意图平定天下,结束乱世。

李世民,这位从一开始便梦寐的天子之为,至高无上的宝座,终于来临了!

直到登上宝座的那一刻,李世民内心波动,暗暗道:“我李世民等这一天已经许久了。”

“从今以后,这天下将是大唐盛世,朕必将平定乱世,开创盛世!”

······

直到这一刻,高麒,这位当初的知己,才成为大唐,成为了新天子李世民的最终敌人。

ps:今天继续日更万字,一会还有一更。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