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五十四章相见恨晚

作品: 三国之霸天下 |作者:杨老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3-26 00:0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当曹操到来的时候,战场已经被打扫的差不多了,被大火烧死和被官军杀死的七万多黄巾军的尸体得到了及时的掩埋。在冷兵器时代,有一个很好的作风或者说是习惯,就是胜利的一方必然要将战场打扫干净,以防大量尸体的腐烂引起瘟疫等病情。

本来应该是长社大火烧的正旺,官军占尽上风,正在诛杀四散逃散的黄巾军的时候,曹操便正好带兵出现在此地的。但是,历史竟然错了一天,长社大火烧完的第二天,官军已经将战场打扫的差不多的时候,曹操才赶到此地。

曹操此时本是顿丘县令,因黄巾起,被何进推荐为骑都尉。因听说皇甫嵩和波才大军在长社相持,故曹操带着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长社助战。

杨奉第一次见到这个历史上三国三巨头中的老大,只见他身长不到七尺,细眼长髯,个头虽然不高,却甚是威严,眼睛中不时闪烁着精明的智慧。

此时的曹操并没有怎么发迹,不但这马步军五千是刚刚招募的,手下更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将。本来曹操本人也是颇有勇力的,只是后来手下大将太多了,在战场上根本轮不到曹操出手,关键是曹操甚是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不会选择出手。要不然行刺董卓的时候也不会畏首畏尾了,结果将七星宝刀白白献给了董卓,自己却仓皇逃窜。

与此同时,曹操也暗暗打量着杨奉这个年纪轻轻便名震大汉十三州并有着神奇经历的年轻人,更是由于听到皇甫嵩介绍说是杨奉献计火烧长社,心中不禁对杨奉另眼相看,刻意结交。此时的曹操还是个忠臣,谋逆之心尚无,与杨奉结交也是真心相待。

杨奉本来对历史上的曹操就比较推崇,因为曹操不似刘备那样做作,那样虚伪,此时真正见到了曹操,自然也是曲意结交。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使得皇甫嵩感到很是奇怪,但转眼一想,英雄惜英雄嘛,便也不觉得奇怪了。

皇甫嵩大寨中,皇甫嵩、杨奉、朱儶、曹操四人正在商讨事情。

“什么,子干已经被押解进京了?”皇甫嵩乍听曹操带来的消息,心中不由甚是震惊,虽然心中早就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但是真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觉得来的太突然了,自己这边刚刚大败波才,卢植就被押解进京了。

杨奉听了倒没什么,卢植虽然被押解进京,但是却没有性命之忧,一方面杨赐等人必然会在灵帝面前替他求情,另一方面灵帝只是听了左丰的一面之词,也不可能直接就将卢植杀掉,否则对前方正在和黄巾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暗中观察三人表情的曹操,竟然吃惊地发现杨奉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竟然没有一丝曹操想象中的那种吃惊的表情,似乎对这件事情早就知道一样,曹操不禁更加钦佩这个年轻人,却也极想知道杨奉心中的想法。

于是曹操便问道:“杨大人似乎对此早已料到?”在东汉,中郎将的官职是除了大将军、骠骑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之外的武将官职的最高了,和征西、镇北等级别一样,比曹操现在所任的骑都尉要高出许多,更何况杨奉有云亭侯的爵位,所以曹操要称呼杨奉为大人或候爷。

杨奉倒是没想到曹操一直在注意着自己,更是没有料到曹操还会发问。

曹操这一开口,皇甫嵩和朱儶也齐齐看过来,似乎也对杨奉在听到卢植押解进京、性命即将不保的消息后的无动于衷表示疑问,虽然两人知道杨奉必有理由,因为根据丁原和卢植的交情,以及杨奉、卢植二人互相的惺惺相惜,杨奉是没有理由会不担心卢植的安危的。

杨奉略一索,道:“以奉看来,卢公此次只是有惊无险而已,诸位不需担心。”

皇甫嵩听杨奉这样说,知道其必然有充分的原因,心中的大石也落下了一半,但是心中仍有担心,不由出口问道:“哦,十常侍久与我等势不两立,此次子干被押解进京,虽然实属冤枉,但十常侍必然在皇上跟前坏话说尽,颠倒是非,欲置子干于死地,献之岂能说子干有惊无险?”

皇甫嵩的问话,正是朱儶和曹操心中的疑团。

杨奉微微一笑,对皇甫嵩道:“此中因由并不难推测,只是诸位关心则乱,一时失了方寸才会没有仔细进行推敲。理由有三:卢公此次被十常侍陷害,押解进京,朝中杨大人虽然已经不是太尉,却也必然会全力和十常侍周旋,力保卢公,毕竟卢公乃是杨大人所推荐,此其一;如今正处平叛黄巾之时,若是皇上真的杀了卢公,则会令前方将士士气大跌,军心不稳,不利于平乱,此其二;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也是视同水火,虽然大将军与卢公并无过多交情,但是毕竟是有着共同的敌人,故大将军必然也会为卢公求情,此其三。所以,奉才会认定卢公此番绝对是毫无性命之忧。”

杨奉的一番话分析的头头是道,听得三人不住点头。其实,皇甫嵩、朱儶都是极其聪明之人,对于这三个理由也不难想到,就像刚才杨奉所说的一样,二人却是关心则乱,才会方寸大乱,没能将事情进行仔细分析。

至于曹操,因为消息得知的早一些,对于这个问题分析的也比较透彻,自然知道卢植毫无危险,否则方才曹操也不会一点都不担心的眼睛骨碌骨碌乱转。

看着三人眉头尽舒的样子(曹操自然是装出来的),杨奉继续道:“只要我等能将黄巾之乱尽快平定,到时候我等再和大将军以及太尉大人联名上书,澄清真相,力保卢公。黄巾只要平定,皇上必然龙颜大悦,有了我等上书,卢公必然会安然无事。”

皇甫嵩心中大喜,杨奉的这个建议是最符合皇甫嵩的心意了。不但可以继续进军,扫平黄巾,建立不世功业,而且还可以救得卢植性命,可以说是两全其美。所以,杨奉的话音刚落,皇甫嵩就出言附和,道:“如此甚好。”

朱儶和曹操自然是没有任何意见。朱儶此时正需要大量的战功来弥补自己的大败之罪,以便能够功过相抵,保住官位。而曹操则是刚刚招兵来到,手中没有丝毫战功,当然是希望获得大量的战功来铺平自己的青云之路。

皇甫嵩略一索,对三人道:“如今波才虽然大败,却没想到竟然有幸被其逃脱,波才此人深通兵法,实乃我军之大患,若不斩草除根,必然还会酿成大乱。波才此去必然投靠汝南彭脱,所以我军当乘胜追击,进军汝南,诸位认为如何?”

乘胜追击,在现在来说无疑是最正确的决策,眼光、智慧不下于皇甫嵩的杨奉三人岂能反对,当然是一致同意了。

杨奉并不想同他们三人一起,于是道:“我军进攻汝南,可分两路同时进攻,皇甫叔父和朱大人从长社向南进军,奉从宛城向东进军,两路齐进,加上波才新败,黄巾军士气不振,则波才、彭脱势难抵挡。诸位以为如何?”

皇甫嵩和朱儶对视一眼,两人自然是十分表示同意。其实,对于皇甫嵩和朱儶也和杨奉是一个想法,并不想和杨奉待在一起。原因自然是杨奉的谋略、武艺都在两人之上,倘若一起进军,功劳必然大半都会成为杨奉的囊中之物,这是两人都不愿见到的结果。

只有曹操见杨奉丝毫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感到纳闷,出口问道:“杨大人以为操乃无用之人乎?”

杨奉连忙道:“孟德切莫误会,奉方才话未说完,孟德可分兵一支,进攻陈国黄巾,使其两边不能救应。”

曹操大喜,这可是一个独立带兵,并很有可能得到战功的机会,没想到杨奉竟然将这样的好事给了自己,心中甚是感激,正要相谢,这边朱儶忽然道:“以儶来看,汝南黄巾有义真兄和献之两路夹攻就已足够,而孟德兵力单薄,恐难敌陈国黄巾军,不如让儶率领本部兵马同孟德一起进攻陈国,诸位以为如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之霸天下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