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80章 市政厅

作品: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作者:颍禾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6-30 17:0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徐光启正在组织幕僚们开会。

徐光启是天津巡抚,巡抚是独坐官,没有自己的直接下属,只能召集幕僚。这是这时代幕僚师爷横行的一大因素,可在天津,在徐光启这里,事情却起了变化。

徐光启是天津巡抚,可他做的却不仅仅是巡抚的活。借着天津是卫所的原因,他在朱由校的支持下大力夺权,早就把这个原本的军事驻地变成了水陆要衡,原本的天津卫指挥使早早就被驱逐到一隅,主导天津事务的是文官系统的市政厅。而徐光启的真正职务,也从巡抚官变成了亲民官,就差朝廷给他个天津知府或天津知县的名义。

至于市政厅,也成了徐光启的直接下属,下辖财政、税务、警察、工商、农业、内务等房,成了天津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而徐光启的那些幕僚,也被逐一安插到了市政厅里面,帮助他管理着这个越来越繁华的城市。

不过,徐光启这次召开幕僚开会的目的,却和如何管理城市无关。

徐光启刚刚得到消息,内阁有人提议,让他接替汪应蛟,出任户部尚书,这也是去年到现在准备换的第三任户部尚书。

徐光启不愿意去做这个火山口,可也知道上意难违,朝廷上下早就对天津藩库垂涎三尺,借晋升自己官职的方式插手天津,即便是皇太子也很难说不。

既然要走,徐光启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后路,召集自己的幕僚,也是想问问他们的去留。

果然,徐光启把事情原委简单一说,屋子里就鸦雀无声了。等了好久,才有人开口,“天津虽小,可正是大有所为之时,东翁何不修书一封,请东宫转圜一二。”

徐光启苦笑着摇摇头,其实他又何尝要走,“只是东宫初立,圣上又正是大展宏图之时,若是令圣上和太子生隙,徐某万死难辞。”

屋子里面又静了下来,这些幕僚的荣辱都在徐光启身上,而徐光启的荣辱却在皇太子身上,若是为了自己的荣辱,让皇太子去和皇帝打对台戏,就是这些幕僚心里再怎么想,也不敢说出口。

又等了好久,才有人问,“那东翁是何打算?”

是啊,徐光启是什么打算?一屋子人这才发现,这句话才是问到了点子上。说一千道一万,一群人千里迢迢出来打拼,不就是为了富贵吗?若是徐光启能有更好的前程,那随他去又如何。

可徐光启却摇摇头,“虽然我得到的消息是推荐我做户部尚书,可户部关系太大,怕是会有反复。我估摸着,极有可能去其他衙门蹲着,等下次有机会再做打算。”

徐光启并不认为自己能撼动汪应蛟的位置,毕竟这是位东林大佬,而现在东林党又正在势头上。前进不得,自己现在的位置又被人死死盯着,徐光启可谓是焦头烂额,却无计可施。

看徐光启前途如此无光,幕僚们也面面相觑,过了会竟有人上前请辞,“我年龄大了,早就想着回家安享晚年,就不劳东翁为我谋划了。”

这样主动请辞的,其实还算好的,在座更多的人却是想留在天津,却不知道如何和徐光启开口,更怕一朝天子一朝臣,再来了新巡抚,自己的位置就要被换掉。

不过,不得不说这些幕僚中有人才。功夫不大就有个叫邓大龙的过来进言,“东翁此去虽然前途未卜,但是只要有皇太子在,肯定是有惊无险,必定会化险为夷。”

徐光启点点头,他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才不担心自己的荣辱,而是想着如何安排这些幕僚。

看徐光启点头,邓大龙就继续说道,“东翁现在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等待东山再起之时。可在等待之前,却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那就是帮皇太子看好家。”

“看好家?愿闻其详。”徐光启不解,自己的天津巡抚很快就要没了,如何帮皇太子看好家?

“是,”邓大龙站直了身子,“学生苦思我天津如此繁华之原因,发现除了太子英明,东翁指挥得当,诸位同僚齐心用力之外,当属市政厅之功最大,而天津士绅也早就习惯了市政厅的存在。若是东翁能帮太子牢牢掌控住市政厅,必定会令太子刮目相看。”

徐光启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关巧,说到底,巡抚只不过是个独坐官,是来监督当地官府运作的。也只有在天津这个军不军民不民的地方,自己才在皇太子的支持下掌握了行政权力。

而朝廷的人不明白其中的文章,认为夺取了巡抚位置,就可以把持天津藩库,却忽视了市政厅在里面起到的作用。

想到这里,徐光启不由的出了身冷汗,若是朝廷突然决定在天津设立州县,那对皇太子才是真正灾难。

“看来,我必须要让出天津巡抚这个位子了。”徐光启暗暗下了决心,就开始关心起如何控制市政厅了。

“很简单,开考。”邓大龙言简意赅,“目前市政厅的人员多是东翁指派的,要不然就是地方士绅举荐。我天津既然立意变革,不妨先变一变这吏目的选拔办法。”

“像科举一样考试?”徐光启也是为之一愣,而幕僚里面,却已经轰然喧哗起来。

“邓大龙,你这是陷东翁于绝地。”一个名叫陈守义的老者猛地站起来,指着邓大龙大声指责,“你以为这祖宗之法是好变的吗?这弄不好就是要死人的,你是要害死东翁吗?”

邓大龙却淡淡的看了陈守义一眼,连反驳都懒得反驳。徐光启却不能容忍自己的会场变成全武行,一拍桌子,大声呵斥此人,“陈守义,你先坐下,有话慢慢说。”

陈守义满脸的悲戚,“东翁,不能这么做啊,你可要三思啊。”回过头,陈守义还想拉几个同盟,可触目过去,全是一个个低下的头,“你,你们,东翁待你们可是不薄啊……”

陈守义的声音可谓是撕心裂肺,可邓大龙等人却都是沉默不语。徐光启也只能摇摇头,“看来,宾主一场,缘分已尽。”

稍稍沉吟了一会儿,徐光启作出承诺,“我这就准备进京,向太子请示善后事宜。诸位,请回吧。”

幕僚们三三两两的散去,徐光启发现,邓大龙想要给自己说些什么,可他此时却没有心情和邓大龙说话,一把儿拉住陈守义,躲的离邓大龙远远地。

朱由校的信刚刚发出,徐光启就乔装打扮约他出来见面。朱由校十分奇怪,觉得里面肯定有事,就悄悄的来见徐光启。

等到徐光启把事情的原委一说,朱由校也有点傻眼。朝中有人捣鼓着换天津巡抚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也不愿破坏巡抚任期一到两年的惯例,可他还是做出了反应,向泰昌帝请求由他选定天津巡抚人选。

泰昌帝早就答应了,朱由校就琢磨着找个时间问问手下,看谁比较合适出任。还有徐光启的下一步任职,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可没想到,一时不查,天津竟然出了这样的乱子。

不过在仔细想想后,朱由校反倒觉得这是件好事。

“当初设置市政厅也是我一时兴起,后来才发现和现行制度迥异。只不过市政厅运行顺利,我又忙于他事,才让市政厅成了怪胎。”和此时的官衙设置相比,市政厅更注重于经济服务职能,这是朱由校循着自己的经验设置的,却是对原有的礼、吏、户、刑、工、兵六房体制的一大冲击,也算得上惊世骇俗。

不过,朱由校却不愿再走回头路,回到六部的大框子里面去。

“虽然是怪胎,可也是你我的心血。”朱由校拍拍胸脯,做出保证,“我会去向皇帝请旨,让市政厅留下来。”

其实,朱由校根本就没有去请旨的打算,在他的感觉里,泰昌帝的身体已经是越来越差了。那怕泰昌帝严词撤销市政厅,他也有办法把事情给拖黄。只不过在徐光启面前,他还是必须要这么说。毕竟,皇帝的身体,只能是个秘密。

徐光启信以为真,就顺势提起了邓大龙提出了吏目考试方法来,“此事我觉得可行,只是怕震动太大,有伤殿下令名。”

“那就悄悄地办,”朱由校却一锤定音,在他的认知中,公务员考试是一种公平的竞争,是一种维持社会公正的办法。只不过中国虽然早就发明了这个办法,可推广的范围却十分狭小,仅仅每三年数百人的科举考试,又如何能满足的了国家对官吏的需要。

“公开、公正、公平,”朱由校伸着三个手指头,一点点的讲解着自己的理解,“市政厅看似招收的是一批小吏,却关系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能保证这次考试能够完满成功。”

徐光启点点头,他也是科举出身,又怎么不知道考试不公会带来的什么。不过,他还是有点疑问,“市政厅原本就有许多吏目,他们又该如何安置?”

朱由校顿时就乐了,“徐先生倒是气量大,那些人你还能原谅他们。”

徐光启只能一阵苦笑,“毕竟宾主一场。”

“放心吧,”朱由校给他吃了定心丸,“原先的吏目职位不变,新招录的这些只是补充。再说了,都用才招录的生手,那市政厅还不得瘫痪了啊。”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