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04章 信王 安南

作品: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作者:颍禾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6-30 17:0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朱由校正在地图上指点江山,信王朱由检悄悄的走了进来,站在朱由校身边看了一阵,突然出声道,“陕西穷弊,怕是不能支撑大军西征,皇兄不可不查。”

朱由校一怔,下意识就想回答,却又想考验考验朱由检,看他眼光如何,“我什么时候说过要西征了?还有,朝廷如果真的西征,又该如何?”

“皇兄还想骗我不成,”朱由检晃着大脑袋一脸不以为然,“皇兄若是没有西征的意思,为什么要让陈诚绘制地图?还把上面这些藩属全都当做不服王命的叛逆?”顿了顿,又道,“现在京城里面能知道的全都知道了,讲武堂的人正在翻阅西北的天文地理,准备制作沙盘呢。”

朱由校的脸色有点不好看,嘴角一动一动的,也不知道是在发火,还是有别的内容,“消息是谁传出去的?”万历四十七年朝廷大军惨败于萨尔浒,很大程度上都是败于情报泄漏。朱由校登基以来,一直都把情报保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几年努力后,本想着朝廷的保密制度已经建立,官员的保密意识已经加强,却没想到事与愿违,连自己一手创立的讲武堂,也成了泄露情报的源头。

朱由检却大大咧咧的毫不在意,“这还用人泄露消息啊,地图在市面上一卖,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朝廷的雄心,讲武堂那些小子整天想着打仗,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不事先做准备才是稀罕事。”

朱由校低头看看手中的地图,千防万防,却没想到自己手中的地图也会泄露天机,不由的摇头苦笑,“自己这算不算错有错着。”

朱由检并没有看到兄长的尴尬,而是顺着朱由校最初的问话进行回答,“这几年天灾不断,北方的粮食连年欠收。为了赈灾,朝廷在北方大面积修筑道路水利,使得各地官仓空空如也,几乎全靠南方拨给。这样情况下,大军西征,沿途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粮草。如果从湖广运输粮食北上,路途又太过遥远,一担粮食送到陕西,至少要消耗一倍还要多。”说到这里,朱由检忍不住叹了口气,“可惜火车研发出来的时间太晚,要不然,一条铁路直达嘉峪关,不管有多少粮食多少军队,全都可以轻松到达。”

朱由校有些惊讶,“你能看到火车和铁路的好处,真是难得。”

朱由检点点头,十分认真的回道,“臣弟不才,也尝试乘坐过火车,觉的这东西看似笨重,走的又慢,可力气却大的不得了,只要有充足的煤和水,他就能无休止的向前跑。比起牛马这些需要精心照看的东西,简直要好用上百倍。皇兄,朝廷如果真要西征,一定要等铁路修建好才行。”

朱由校点点头,对朱由检大肆夸奖了一番,却对铁路的修建并不乐观。

铁路的修建技术,来源于朱由校浅薄的记忆,需要在砂石混凝土铺设枕木和铁轨。

这里面混凝土和枕木都很好解决,国人为了修筑城墙早就发明了用石膏拌糯米的混凝土技术,朱由校又引导着研制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水泥,虽然工艺上有些不足,可也能满足铺设铁路所需。至于枕木,东北荒原上全是多年生的大树,用粮食换树木,然后海运到天津,根本不需要费多大的功夫。

可铁轨就不同了,大明目前仍是个铁器紧缺的国家,生铁的生产量,还没有满足全国的农业生产所需。这样情况下,把大根大根的铁轨放到无人看守的地面上,虽说有着高尚的目的,事实上却无疑是在引人犯罪。

除此之外,修建铁路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否则,铁路断断续续的不能贯通,火车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可逢山开路可以用愚公移山的方式解决,遇水搭桥却不行,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即便修好了一座桥,朱由校也不敢让火车往上面开。

听朱由校这么一说,朱由检顿时就泄了气,“原来修筑铁路这么麻烦。”

朱由校哈哈大笑,“有麻烦怕什么,只要有决心,有恒心,这些麻烦全都能够解决。”

朱由检点点头,可脸蛋依旧皱成一团,“等麻烦全部解决了,铁路修好了,西域怕是也平定了,根本用不上了。”

朱由校讶然失笑,“感情你修建铁路,就为了和人打仗啊?”

朱由检没吱声,可他脸上的表情,却把他心中所想表露无疑。

朱由校摇摇头,“好了,不要生气了,朕答应你,不把铁路修好,不派兵西征,如何?”

朱由检一怔,“此话当真?”却颓然的低下了头,“军国大事,那能朝令夕改,皇兄一定是在哄我开心。”

朱由校轻笑,“君无戏言。”

说实在的,朱由校根本没有出兵西征的想法,把西域绘制在大明地图上,仅仅是他前世所受教育的体现,同时也是他身为皇帝的自觉。可真让他出兵西征,朱由校却会敬谢不敏。除了朱由检所说的路途遥远粮草转运太过耗费外,朱由校还考虑到气候异常所带来的影响。此时正是小冰河气候最严重的时期,比较靠南的陕西已经连年受灾入不敷出,更别说更靠北更寒冷的西域了。

不到万不得已,朱由校是绝对不想背上西域这个包袱的。

其实,就连辽东,若不是出于对建虏的恐惧,若不是怕丧失威信引起连锁反应,朱由校也会暂时放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加强投入,着力把辽东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基地,然后用粮食和辽东交换初级的工业品。

至于朱由检和讲武堂,还有其他人所猜想的西征,朱由校只能说他们想的太多了。大明此时发展的方向是向南,目的是取得更多的粮食,手段是海外殖民。朝廷即便想要关注西域,也是为了打通西边的商道,帮助陕西走出困境,而不是和西边那些土著死磕,在一望无垠的荒原上和呼啸而至的骑兵硬碰硬。

不过,朱由校有着这些考量的同时,也不介意误导自己兄弟一下,让他觉得自己更有兄弟爱。

送走了朱由检,朱由校又翻出了一份奏章,还是鸿胪寺上的,说是安南的使臣在京城等待多时了,请求陛见。

安南的使臣是来向大明请罪的。

去年七月,安南禄州土司何中蔚入侵广西上思州,围迁隆峒,掠凭祥白沙村,被巡抚何士晋率军击退。随后,何士晋写了奏章报捷。

奏章送到京城,朱由校龙颜大怒,他对安南人原本就不怎么看的上,常恨明宣宗做事糊涂放任安南独立给后人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又垂涎安南所处位置优越,可以轻松的控制南洋不说,还可以一年三熟缓解国内粮食危机。

顾不得国内正在变法,朱由校就纠集了西南几家土司,又抽调了万余兵马,准备南下平定安南。

可诏书还没有送出宫门,朱由校就被匆匆赶来的内阁阁臣劝住。

“古人云,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如今辽东新定,尚待安抚,各省正在推行新政,人心不稳,怎可轻动刀兵。况成祖征安南,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并未得到半点好处,反使大明深陷泥潭,是以宣宗皇帝才决定撤军放弃安南。陛下,前车之鉴犹在,请陛下深思啊!”叶向高身为内阁首辅,变法的主要实施者,现在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愿皇帝开辟新战场,在另一处战线上和陌生的对手作战。

精通兵事的黄嘉善也不赞成此时出兵征南,“安南自莫氏作乱以来,国内政局一向纷乱,如今黎朝复兴,却君臣争权,已是名存实亡。臣以为,此次入侵应该是何中蔚个人行为,安南都统使并不知情,不过即使如此,也应当遣使责问,令其将凶犯移交大明。”

朱由校有些疑惑,“怎么是安南都统使,安南没有国王吗?”

虽说事发突然,可广西报捷的文书先到了兵部,黄嘉善事前已经做了准备,就不慌不忙的解释,“安南国王原为陈氏,被胡氏篡位后,我朝南下建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宣宗皇帝放弃安南后黎氏上位,不久又被莫氏篡夺。之后内乱不止,黎氏与莫氏互相攻伐。莫氏灭亡后,黎氏曾遣使来朝,请求朝廷恢复其‘安南国王’的册封,但是朝廷以局势未定为由,否决了他的请封,仅仅授予其‘安南都统使’头衔。”

朱由校微微颔首,总算对安南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他还是有些好奇,“安南上次来使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朝廷只授予其‘安南都统使’,他们就没有反对吗?”

黄嘉善苦笑,“安南的使者倒是经常进京,有时候是郑氏的,有时候是莫氏的,有时候两家一起来。对于‘安南都统使’的头衔,两家也曾反对过,可都不是很坚决。以臣之见,应当是两家都有谋逆之心,都不愿黎氏坐稳王位,才把这件事含糊过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