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85章 处置 保险业

作品: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作者:颍禾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6-30 17:0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东西就摆在这儿,你还敢说不管你的事?”眼看物证已经摆在面前,店掌柜的还想推卸责任,朱由校就有点不高兴,一个眼色过去,跟着他出来的侍卫郑阿财冲上前去,一把儿抓住店掌柜,两个大嘴巴子就抽上去了,“你再敢不老实,信不信我宰了你。”

店掌柜被打的晕头转向,抓住郑阿财的手臂不住讨饶,“爷,我就是个手艺人,别的什么都不知道啊。”

郑阿财根本不信,让同伴把店掌柜按在桌子上,抽出腰刀就要割他的手指头,“看来,你的手指头是不想要了。”

店掌柜吓得脸色苍白,叫喊着向朱由校求救,“大人,救命啊,大人,饶命啊,”连续喊了几声,朱由校都充耳不闻,只管反复对比手中瓷器的细节,默许着郑阿财严刑逼供。

眼看郑阿财手中的钢刀一点点的靠近,手指已经传来疼痛的感觉,店掌柜终于崩溃了,再也顾不得为那位贵人掩饰,“是位公公送来的,是位公公送来的。”

连续叫了几遍,朱由校才示意郑阿财收回钢刀,嗔怪的看着店掌柜,“你早这么说,事情不就了了嘛。”让店掌柜仔细描述那位公公的面貌,“放心,只要说了实话,我就饶了你的狗命,也不会有其他人过来骚扰你。”

店掌柜痛不欲生,暗恨自己倒霉被牵涉到大人物的争斗中,却不看好朱由校这个六品官,认为他斗不过宫中的公公,自己说了之后肯定更加倒霉。

有心搪塞,却看到郑阿财脸色不善的看着自己,心里不由的打了个冷颤,乖乖的叙述起那位贵人的相貌来,“那人三十多岁,又高又瘦……”

店掌柜的描述,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他们要么是军机处办差的官吏,要么是随扈皇帝的侍卫,对朱由校身边每一个人都十分熟悉,现在听店掌柜一描述,就知道他说的是一个叫常福的内侍。

可让大伙惊讶的是,常福是朱由校潜邸旧人,虽然不如魏朝、魏忠贤那样重用,但在乾清宫也是说一数二的人物。这样的铁杆,又怎么会捯饬皇帝的物件?他这样做又有什么样的目的?

一团团疑云在众人心中升起,就连最迟钝、最懵懂的人也忽然觉得,屋子里面的气氛不太对劲。

“爷,要不,再审审。”郑阿财不敢相信所听到的,就向朱由校请示,像把店掌柜送到衙门里面详加审问。

“还审什么?!”朱由校摆摆手,让侍卫放开店掌柜,“事情不是明摆着的吗?常福贪图财物,倒卖宫中物件,交给慎刑司处置就是了,难道还要兴大狱不成?”

“可是,”郑阿财十分为难,他是皇帝的侍卫头领,负责皇帝的警卫安全。对他来说,任何对皇帝不利的因素都要扼杀在萌芽当中。常福捯饬宫中物件这件事看似不大,却是发生在皇帝身边,捯饬的也是皇帝御用的物件,不详细盘问清楚,他还真的不敢放心。

“好了,好了,”对郑阿财的为难,朱由校视而不见,“能沦落到小偷小摸上,常福的能耐也就这样了,随手处置了就是,不必担心。”

说着,朱由校站起身来,将手中的瓶子轻轻放在桌子上,“今天出来,是想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疾苦,可不是让你郑大青天破案的。”

“皇,皇上,你是皇上,”店掌柜终于明白了面前六品官员的真实身份,却吓得牙根直打颤,身不由己的瘫在地上,连求饶的力气都没有了。

朱由校乜了他一眼,自顾自的往门外走,“去正阳门叫几个人,把这个伪造古玩的家伙收监。”

郑阿财一听,顿时乐了,“臣遵旨。”

朱由校微服私访,带着的可不止面前的这几个人,侍卫处、巡警厅还有新军,都加派了人手在正阳门上,保证在皇帝遇到危险的时候,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

只不过,这些都是暗地里布置的,不能让老百姓发现。毕竟,朱由校是在微服私访,不深入百姓,不和百姓做最亲密的接触,这场亲民的戏就演不完满。

可现在遇到了突发情况,店掌柜必须要关押起来,朱由校身边的人手不够,又要继续亲善活动,也只好让正阳门来人帮忙。

时间不久,正阳门就来了几个侍卫,接走了店掌柜,并留下几个不起眼的在店里,准备守株待兔看看是否有同伙上钩。

这时,朱由校却压低声音对郑阿财讲,“让人传话回去,尽快把常福收监,和他有联系的,也统统关押起来。”

郑阿财不解,“陛下,你不是说……”

朱由校瞪了他一眼,“刚才那么多人,走漏消息了怎么办?”

常福不是旁人,是跟随朱由校多年的亲随,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根本不知道谁是他的同党,谁曾受过他的恩惠,又有谁愿意为他卖命。

此外,今天的事情,朱由校还真有点摸不清头脑。

纵使常福在宫中混的再差,也是皇帝身边的亲近人,帮人传递个消息,引领大臣觐见时候提点两句,就会有丰厚的谢礼送上。这样一个不愁银两的人,怎么会去盗卖宫中器物呢?

况且,宫中奇珍异宝很多,历朝历代存留下来的老物件更是数不胜数,常福若是真的手头紧,完全可以寻个不起眼的卖出去,又何必让人仿制访友寻春梅瓶,这是朱由校很喜欢的物件不假,却是天顺年间的产物,在宫外根本卖不上大价钱,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让人发现。

思来想去,朱由校只能把这件事当成阴谋,可阴谋将如何展开,却始终参悟不透。

但不管怎么样,访友寻春梅瓶的事情已经暴露,对常福的处置也不能一拖再拖,朱由校只能施展雷霆手段。但为了麻痹常福的同伙,朱由校故意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只把常福当成小偷抓。

胡乱琢磨着,朱由校带领随从穿街走巷,走访大栅门的商户。可让他遗憾的是,今天的大栅门分外冷情,不但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就连沿街的店铺也有很多没有开张。间或有几个开门的,也是在清理房屋,将大批大批损坏的物件往外面扔。

“这都是地震引起的。”朱由校叹了口气,指着萧条的街面对身边的人说,“别看街面上的房屋还完好无损,可店里货物的损失却不少,看样子,年前大栅栏是缓不过来了。”

顿了顿,朱由校转身对随从说道,“记一下,回去后告诉户部,放开保险业限制,允许商人开展保险业务。”

保险业务最开始是在地中海沿岸出现的,这是一种有限制的对赌协议,投保人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付出一定数额的资金,和接受保单的人进行财产或人身方面的对赌。

从表面上,投保人是在以小博大,可事实上,没有一个投保人愿意损失生命或财产,然后去换取一份赔偿。可受保人却不同,他并不仅仅接受了一份保单,而在大量签订协议的同时,已经在概率上降低了自身将要面临的风险。

况且,大量签订保单,还意味着受保人能够聚集大量资金,这在资金流动频繁的商业社会,是一项一本万利的事情。但在农业社会,投资渠道狭小,大量的资金只能当做阿堵物闲置,根本不能有效获取利润。加上社会安定,百姓很少离开住处,有了大的困难可以向家族里面求救,中国一直都没有出现什么保险业。

不过,以前不能出现,却不等于现在没有需求。

朱由校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放开海禁放开边禁任由百姓外出贸易。

可边贸和海贸,都是充满风险的游戏,只有勇敢者才能参与。

但不管内心如何强大的勇敢者,也需要一份心灵的安慰,需要一份东山再起的保证。

这种情况下,开展保险业务,已经是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当然,朱由校可不仅仅是为了有利可图,他是为了保险业另外一项功能,降低经商风险,缓解社会压力。

但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如何开展保险业务,让谁出面开展保险业务,都是朱由校应当考虑的问题。

一开始,朱由校想让朝廷出面,在他的印象里,天朝几个大型的保险公司,就是国资企业。

可这个念头随即就被他放弃了。

不是他不把保险业的利润放在眼里,而是他太知道大明官员的秉性,上下其手,吃拿卡要,再加上浓厚的官僚作风,足可以让世界上最有耐心的客人感到崩溃。

勋贵们也不行,他们举办的话,只会比朝廷举办稍稍好一点。把保单投在朝廷举办的保险公司里,无非是赔偿的时候繁琐些,拿到手的赔偿金需要打个折扣。

可把保单投在勋贵那里,却会连本带利被吞个干净。

正因为看到这一点,朱由校才一直把中下层勋贵的注意力往实业上引,把上层勋贵的注意力往外贸上引。说白了,就是祸水东引,减少权力对经济秩序的冲击。

除了朝廷和勋贵之外,那就剩下商人了。

说起商人,朱由校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晋商,他们的国家意识虽然薄弱,时不时的就想给朝廷搞点乱子。但在商业信用上,却是能够信赖的。

只不过,王在晋正在山西整治走私商人,举办保险公司的事情,只能等等再说。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