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65章 虎头蛇尾的请愿

作品: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作者:颍禾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6-30 17:0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从朱由校这里出来,徐光启就将“废两改元”和粮食囤积商业化的事情正式通知了叶向高,并列入了内阁下一步的议事日程。在内阁会议通过后,这两份提案还将经过六科审议,没有发现和目前政令抵触的情况下,才能在军机处形成诏书,颁布天下。

当然,徐光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毫无作为的,明面上的诏令,是一回事,实际运行中的细则又是一回事。虽然这两个提案都关系着国家稳定,可在实际运行中也有许多可以动手脚的地方。

比如“废两改元”,朝廷规定了兑换比例、兑换时间,看似无机可乘,可户部却可以出台一个兑换细则,对主动兑换的人进行奖励,哪怕兑换比例上浮动半个点,也是成千上万两银子的出入。

至于粮食囤积商业化,里面可以上下其手的地方更多。除了东昇粮行和内廷关系密切,利益必须得到保障外,其他能参与进来的粮行必须要有过硬的背景。如若不然,就等着被大粮行挤垮收购,或者沦为地方不入流的小粮行,吃点别人吃剩下的残羹剩饭。

可以说,朝廷每道诏令的后面,都代表着利益团体的利益交换。能参与进来的,全都是帝国最顶尖的那拨人。他们消息灵通,能第一时间参与到瓜分蛋糕的行列。势力稍微差一点的,间或能提前得到消息,分润一些利益。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在最顶尖的势力瓜分完蛋糕后,依附一方势力,换取些利益。

对此,朱由校心知肚明,却没有表示出半点不满。在他看来,这样的利益瓜分虽然冷酷,却保障了朝政的基本稳定。要是像万历年间那样,屁大点事就闹得人尽皆知,众说纷纭下一事无成,还不如现在这样效率高。哪怕有人为自己不能分润利益而不满,也会被既得利益群体无情镇压,根本不会闹到朱由校面前。

朱由校需要做的,就是让每条诏令都符合大明的利益,不要出现损公肥私的现象。同时,对那些贪得无厌,想跨越红线的人进行打击,保证利益分割在自己划定的范围内运行。

对于皇帝的想法,徐光启已经领会的十分到位,也做过了不止一回。把提案呈送到内阁后,他就开始了不断地约见朝中重臣,交换各自意见,做出相互妥协,务必保证这两个提案能在内阁会议上通过。

这一天,徐光启处理完公务后,照旧换上便服出门,他已经和一个重要人士约好,准备商讨一下南直隶地区粮食收购的事情。

可刚走到门口,亲随就慌里慌张的赶了过来,“大人,不好了,有人伏阙上书,要弹劾大人。”

徐光启摆摆手,“慌什么慌,以前又不是没碰见过,稳稳神,慢慢讲。”作为内阁大学士,执掌国家财政大权,徐光启几乎每隔几天都要遇到弹劾,早就见怪不怪了。

亲随大口大口喘着气,“大人,这次不一样,是王安舜,王安舜领了群举子,捧着至圣先师的牌位,跪在会极门外,非要皇帝诛杀奸邪。”

“什么?”徐光启顿时脸色大变,王安舜是国子监祭酒,理学大家,桃李满天下,如果说朝中大臣非要排个惹不起的排名,王安舜至少要排在前三位。得罪了其他惹不起的人物,也许只是丢官罢职,过几年还能起复。可得罪了王安舜,官职丢不丢很难说,名声却一定臭大街。

徐光启强忍着不安,问,“他弹劾我什么?”

亲随吱吱呜呜,“他说,大人蛊惑君上,推行废两改元和粮食囤积商业化,是与民争利,是祸国殃民。”

“原来如此。”徐光启的神情顿时放松了不少。

这两个提案虽然都出于他手,可根子上都是皇帝的主意。以徐光启对皇帝的了解,这两个提案都是皇帝施政的重要举措,等闲不会改弦易辙。只要皇帝能拿定主意,自己必定安然无恙。

可紧接着,徐光启却愤怒起来,“这两个提案都是朝廷机密,王安舜是怎么知道的?”虽然徐光启已经和很多人提起过这两个提案,可以他对这些人的了解,是没有人愿意把事情泄露出去的。这里面不仅仅是利润瓜分多寡的原因,还因为王安舜生性鲠直,素来和朝中利益团体没有瓜葛。

“除非是有人故意使坏,想撵我下台。”反复思索不得要领,徐光启不能不往权力斗争上面想,可这样的话,徐光启却有点想不通。两个提案都牵涉很广,背后使坏的人怎么保证,自己下台后两个提案还能继续推进?若是不能推进,他又如何来安抚相关人等的不满?

徐光启陷入了沉思。

会极门前,烈日当空,地上的青石板被晒的滚烫。王安舜刚刚跪下的时候,只觉得石板像烙铁一样烫。现在跪的时间长了,不觉得烫了,却觉得双腿好像被融化似的,暖洋洋的,好像和自己已经脱离了关系。他知道这是热毒入体的征兆,但为了胸中满腔正义,他还是笔直的跪在那里,手中的圣人牌位更是没有半点晃动。

在王安舜的身后,是他的门人弟子,有国子监的监生,也有滞留京城读书准备下科考试的举人,全都是在他鼓动下,带着满腔热血过来请愿的。

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想让皇帝收回成命,不再搞什么废两改元,粮食囤积商业化。

在他们看来,粮食囤积商业化,把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控制在毫无信义的商人手中,是在火锅扬名。而废两改元,更意味着他们手中财富的缩水。哪怕朝廷已经做出补救,规定一石粮食价值一元银币,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物价的稳定。可三钱多的银元兑换七钱多的银子,还是让他们感到肉痛。

更何况,他们只是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并没有全面了解这两个提案的内容。加上有心人的挑唆,他们所知道的已经和提案上记载的大相径庭。

只不过,王安舜和他的弟子们出门前没有好好看看天气,九月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时候,今天又是个大晴天。躲在置有冰山的屋子里,朱由校都闷热难耐,王安舜和弟子们却要堆在光秃秃没有半点遮挡的广场上,硬抗太阳的热情。

功夫不大,王安舜的弟子里面就人无声无息的倒下,脸红耳赤,看样子是中了暑。慌得旁边维持秩序的内侍匆忙过来,把中暑的人拖到阴凉地方,又过来和王安舜商量,“王大人,咱们是不是先换个地方,要不,等陛下来了,你们再跪。”

好心的内侍被王安舜啐了一脸,“祸国殃民的阉竖,休要在这里花言巧语,我等读书人浩然正气,又怎么是你等阉竖所能说服。”说罢,又扯着嗓子对着宫中大喊,“臣国子监祭酒王安舜,有事启禀万岁,请万岁降恩。”王安舜的嚎声震得内侍双耳直鸣,宫中却依旧没有半点声息。

其实,早在王安舜带着弟子赶来的时候,守门的内侍就分派人手火速向皇帝禀告,可事不凑巧,朱由校今天去了西苑,并不在宫城。庞大的皇宫无人做主,只能让王安舜继续跪在那里。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太阳依旧肆意释放着热情,请愿队伍里又有几个体力不支者倒了下去。就连王安舜,也觉得脑子晕沉沉的,头一点一点的,只想往前栽。急的他用力咬了咬舌尖,才保持着心头的一丝清明。

这时,一阵暖风拂过,带着土腥的泥土味,虽然不太好闻,却让王安舜精神一振。可回顾四周,王安舜的心顿时就沉了下来,跟随他过来请愿的士子,目前还跪着的已经寥寥无几了。表面上看,少了的那些人都是体力不支被抬出去的,可王安舜心里却很清楚,有些人身强力壮,也佯装不支避开了继续下跪。

王安舜心中浮起一丝凄凉,“陛下,这就是你的算计吗?不战而屈人之兵,用酷热来打击臣子,真的是好算计。”在这一刻,王安舜的信念也有了动摇,想着是不是带着弟子换个地方继续跪着请愿。可一抬头,却看见刚才过来劝自己的内侍远远的站着,正对着这边指指点点,虽然听不清说些什么,可王安舜还是能感觉到内侍脸上的不屑。王安舜的犟脾气顿时上来了,“我不能给读书人丢脸。哪怕所有的人都逃了,我也要坚持到最后。”

持着这样的信念,王安舜跪直了身子,像尊雕塑,屹立在会极门外。

在王安舜坚持和酷热作斗争的时候,朱由校终于接到了内侍送来的消息。听闻有人伏阙进谏,朱由校也颇为惊讶,虽想着第一时间解决这事,可上位者的多疑却让他踌躇不已。

到了最后,朱由校并没有直接去接见王安舜,而是派出了亲信,让他们去了解王安舜伏阙的原因。

一来二去,事情就耽搁下来,等传旨的内侍赶到会极门的时候,宽阔的广场上只剩下王安舜孤零零一个人。

草草宣读了圣旨,晕沉沉的王安舜就被七手八脚的塞到了马车上,送回了家。随同马车的,还有个御医,这是朱由校特意为王安舜准备的。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