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39章 暗流涌动

作品: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作者:颍禾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6-30 17:0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张薄等人在这里议论纷纷,猛虎营的骑队却如同一阵风,转眼间就到了京城门外。看行人渐渐增多,为首执旗的骑士将手中军旗一摆,骑队的速度就降了下来。虽说皇帝隆恩给加封了营号,可和猛虎营同样战功卓著的军队并不少,加上新军军纪森严,李忠武不敢飞扬跋扈,对麾下军兵更是严加约束。

又向城门走了数百步,礼部的人就迎了过来,双方迅速办了交接,喇嘛和蒙古人交给礼部官员负责,猛虎营则返回驻地,一刻也不能在京城外逗留。

可是,礼部的人接到章嘉喇嘛后并没有直接回城,而是磨磨蹭蹭,一直等到猛虎营军兵骑上马,走远,才有个正五品的文官从人群后走了出来,他四十多岁年纪,唇下留有胡须,正是礼部主客司郎中何庆,何庆远远的就给章嘉喇嘛打招呼,“章嘉大师,别来无恙。”

章嘉喇嘛一愣,面上立即浮上微笑,“我还以为何居士外放了不在京城,正惋惜见不到呢,没想到你躲在后面。”章嘉喇嘛上次来大明的时候,就是何庆负责接待,何庆是佛教徒,虽然不是黄教这样的藏传佛教,可两人谈经论法,还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何庆摇头苦笑,“我不过一闲散之人,平日里做些接来送往的事情,那有什么外放的机会。只不过肚子有些不舒服,才找地方更衣,并不是有意怠慢大师。”

何庆这番话说得不尽不实,他不出来,和身体无关,仅仅是不想和新军那些军将打照面而已。

此前除了少数拔尖勋贵外,不管京营也好,新军也罢,只要是武人,就在文臣面前低头哈腰,就连锦衣卫也无法幸免。应景的时候,那些高阶的武将还要在身份品级不如自己的文官面前行跪拜礼。

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借助东征大胜的契机,朱由校执意要授予新军皇家陆军称号,虽然被内阁、被礼部官员以于礼不合的借口劝阻下来,可朱由校还是以军规军纪的名义,颁布了一系列的诏书,严令新军上下对皇帝以外的人跪拜。其严苛程度,甚至到了戎装情况下,连父母也不能跪拜的地步。

这样一来,新军军将自然高兴,何庆这样的文臣可就不乐意了,原本俯视的爬虫现在和自己分庭抗礼,就是再有涵养的人也会觉得不自在。何庆就为了这个,才故意躲在后面不出来,以免看到猛虎营将士嚣张的表情。

只不过,这样的小心思不能和章嘉喇嘛这个外人讲。

打个哈哈,何庆陪着章嘉喇嘛去国宾馆安置。

国宾馆是个新设立的机构,方圆数亩大小,里面不仅有歌舞乐妓,还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名厨。能出入国宾馆的,除了极少数朝中显贵的家人子弟外,就是各省进京觐见的封疆大吏,同时还是外藩来使的定点安置之处。

为了争夺国宾馆的实际控制权,礼部没少和内廷、和锦衣卫磨嘴皮子,最后朱由校一锤定音,国宾馆列在礼部名下,经营却由内廷发包并监管,同时给锦衣卫提供便利,让他们派坐探到里面打探消息。

除了内廷外,礼部和锦衣卫都不是很满意,可皇帝金口玉言,谁也无法反驳,只好应承下来。可想想国宾馆对外营业后丰厚的收入,就连何庆这样以佛教徒、儒学大师自居的人,也忍不住眼红。

没办法,随着朝廷财政制度的改革,原本分散在各衙门的财权被户部全盘接受,各衙门必须按年初提交的计划分进度使用办公费用。

由于缺乏经验,年初的提交的计划但大多不尽人意,现在不过五六月,很多衙门就花完了本年的公帑。而相比以前严密周全许多的财政制度,却让这些大手大脚惯的官员无从筹措款项。

但负责审计工作的户科不管这些,光上个月,就有七八个官吏被户科给事中弹劾,罪名清一色都是浪费官帑。

在这样情况下,户部和锦衣卫眼巴巴盯着国宾馆就不足为奇。

一行人来到国宾馆前,还没有派人通报,里面就笑呵呵的迎出来一个人,胖乎乎的脸蛋,圆乎乎的身材,国宾馆大管事秦仁几乎是滚到了何庆和章嘉喇嘛面前。

“何大人,章嘉大师,”秦仁不笑还好,一笑,五官全堆在一块,令人发笑,“你们两位可来了,遵照何大人吩咐,我给大师挑选了一处上房,绝对是国宾馆最好的,就连里面伺候的伙计,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全都心地善良身怀慧根之辈。”

章嘉喇嘛就笑,“你就不怕我把他们全部点化走?”

秦仁一喜,“大师要收徒弟?”用力一挺胸膛,“你看我怎么样?!”

章嘉喇嘛顿时愣住了,上下打量着秦仁,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何庆也愣了一下,这个秦仁,是锦衣卫的坐探头子,两人没少打过交代,却是第一次知道秦仁信奉佛祖。可转念一想,何庆就隐约明白了几分,怕是锦衣卫在打章嘉喇嘛的主意。

心里为至交好友捉急,何庆却不便明说,只能笑骂道,“秦大管事要想聆听大师教诲,这几日不妨多到大师面前讨教讨教,至于拜大师为师,还要看你慧根如何。好了,大师路上辛苦,要早点休息,你不要再烦扰大师了。”

锦衣卫如今职能大变,渐渐的被改造成了对外的情报机构,蒙古草原是锦衣卫对外情报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人都想到草原上建功立业。

秦仁虽然在锦衣卫地位不高,却是个有心人,几乎在知道章嘉喇嘛入住国宾馆的同时,就开始谋划着向他身边安插眼线。直接请求做章嘉喇嘛的弟子,就是秦仁的一个试探手段。

现在手段不奏效,秦仁也不沮丧,笑呵呵的退后几步,才转过身来带着众人往里面走,“何大人,大师,这边请。”

帮章嘉喇嘛安顿后,何庆转头对章嘉喇嘛一笑,“大师暂且在这里住下,我回衙门后就向圣上请旨,一定尽快安排大师觐见。”

章嘉喇嘛双手合十,唱了句佛号,“如此就劳烦何居士了。”章嘉喇嘛这次来是带着重要任务的,林丹汗兵败后实力犹存,根本不是内喀尔喀和科尔沁人能够抵挡的,一干蒙古台吉本想着抱紧明人大腿,可朱由校一道旨意,新军第一师却返回了驻地。蒙古台吉们又惊又怕,想不通,也打听不出来原因,只好让章嘉喇嘛入京觐见,希望能说服大明皇帝,取得大明的支持。

何庆微微颔首,“这是何某分内之事,大师不必在意。”

和章嘉喇嘛分手作别,何庆却没有直接离开,而是找了个隐秘地方,和秦仁详谈了半天,才起身离开国宾馆。

秦仁依旧是低头哈腰的大管事做派,毕恭毕敬的送何庆出门,可在何庆上轿的时候,却突然冒了一句,“吕宋的人去见徐阁老了。”

“你说什么?”何庆身子一震,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秦仁,“你再说一遍。”

秦仁依旧满脸堆笑,“我说,吕宋的人去见徐阁老了。”说完之后,却不看何庆是何反应,向后慢慢退了几步,骤然提高了声音,“何大人慢走。”

何庆又惊又怒,死死的瞪了秦仁一眼,想要详细盘问事情经过,却犹豫了一下,放下轿帘,闷闷离去。

目送官轿越走越远,秦仁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畅快,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跟在他身边的心腹手下有点纳闷,“头,你给姓何的说那么多干嘛?”

何庆瞪了他一眼,“注意你现在的身份,‘姓何的’是你一个伙计能说的吗?!”先呵斥了手下的不妥,才笑着解释,“何庆出身江南,表面上是个乡绅出身,暗地里却是个大海商。徐阁老把各衙门逼的那么紧,现在又打上了江南海贸的主意。你说,姓何的会乐意吗?”

手下恍然大悟,“头的意思是说,徐阁老有意整顿市舶司,何庆却害怕利益受损,就会想方设法把事情给搅黄了。”可他还是想不通,“徐阁老整顿财务、整顿市舶司是秉承圣上的意思,何庆小小一个礼部主客司郎中,又有什么能耐违背圣上意思。再说了,搅黄了这件事,和咱们又有什么好处?”

秦仁叹了口气,“何庆的确不能把事情彻底搅黄了,可是,他却能把事情搞复杂,往后推一段时间。而有了这段时间缓冲,咱们才能动动手脚,到草原上建功立业。”

手下还是懵懂,可秦仁却不想再多说了。只是简单的敷衍道,“这里面的事情很复杂,不是你该知道的,就是你猜到了几分,也给我咽回肚子里,谁都不能说。”

自从东征结束大军班师回朝,军中各项耗费顿时少了许多,北直隶尤其是天津蓬勃发展的生产能力就没了用武之地,刚刚尝到甜头的勋贵们迫切需要新的发展动力,对外扩张已经成了大家伙的共识。

可对外扩张的共识有了,扩张的路线却有了分歧,有提议北上经略草原的,也有提议南下打通海上贸易通道的。可总得来说,北上派在武人出身的勋贵中占多数,草原离天津近,便于货物流通,应景的时候,还方便大家伙建功立业。

可南下打通海上商道,把江南等繁华之地纳入朝廷控制的商业圈内,却是包括内阁、户部等衙门文臣的共识。

秦仁不知道南下和北上有什么差别,可非让他选一个的话,他就支持北上。

如果非要问个究竟。

“那些夷人长得千奇百怪,我一个大好男儿,又如何能渗透过去打探消息?!”秦仁如是说。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