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37章 皇太极 下

作品: 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作者:颍禾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6-30 17:0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对于皇太极说的话,朱由校根本不相信。什么请罪,什么输诚,全都是骗人的,为的是互市,是得到喘息之机。

朱由校坚信,只要大明答应了建虏的条件,**哈赤肯定会趁机西侵,分化拉拢蒙古部落,增强自己实力后再度南下。

况且,小小的建州女真,想打就打,想和就和,要是传了出去,大明还怎么威震四夷。

当然,朱由校也没有完全灭绝女真人的意思,只要**哈赤家族的人自缚入京,让大明官吏进入女真属地建立州县,他还是能够同意和谈的。

不过这种条件**哈赤不会答应,朱由校也懒的和他讲,到了王师攻破建虏老巢的时候,**哈赤自然会主动提出这个条件。

在此之前,朱由校要做的就是整顿军备,加强防御,在**哈赤和蒙古人交战的时候趁机拉后腿,不让**哈赤的实力脱离自己的控制。

打定主意,朱由校就把皇太极丢在了一边,加派了精明强干的情报人员守在那里,准备趁机摸清建虏的情报系统,来个犁庭扫穴。

在朱由校看来,皇太极胆敢进京,肯定是有所依仗,除了建虏的情报人员早就进入了京师之外,说不定还会有自甘堕落者,情愿背弃了祖宗,也要和建虏勾结在一起。就好像历史上的内务府八大皇商,这些晋商中的败类靠着出卖大明、出卖族人,用无数汉家儿女的血泪,换取了做奴才的机会。

朱由校早就给魏忠贤下了命令,一旦发现有类似情况者,宁杀一千莫纵一人,一定要把建虏的细作扫除干净。

自己的家里要打扫干净,对外的情报工作更是不能放松。

由于过度关注自身事务,大明如今对周边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先不说远道而来的西洋各国,比如把占据了澳门的葡萄牙称为红夷,把占据了吕宋的西班牙称为大吕宋。就连近在咫尺的女真和蒙古的情况,大臣们也都是瞎子摸象所知甚少。

无奈之下,朱由校只好对锦衣卫进行改组,将它的职权一分为三,侍卫宫廷的大汉将军独立成了侍卫处,虽没有单独挂牌,可人员编制却划给了司礼监,饷银发放划给了御马监,锦衣卫指挥使已经无权干涉这部分事务。

原本巡查缉捕、掌管诏狱的职责不变,依旧是原来的体制,除此之外,朱由校又在锦衣卫增设了一个指挥同知,专职对外情报。

为了让对外情报工作快速成型,朱由校还亲自做了规划,把情报工作划分为泰西、南洋、东洋、西南和蒙疆几个部分,并把四夷馆划拨过去,同时允许在上十二卫范围内征召人才。

饶是这样,对外情报工作还都是空有虚名,只有蒙疆部分比较满意,却还是靠了以前的积累。对此,朱由校虽然焦急,可也知道时间太短怪不得旁人,只能静下心来,让手下人慢慢的去做,相信时间长了,情报网络肯定会建立起来。

……

带上几个侍卫,朱由校就悄悄出了乾清宫,大婚的日子渐渐的近了,张嫣已经去和张家人团聚并准备发嫁,如今并不在宫中。

没有了张嫣,朱由校的心情也低落下来,郑窈娘和佟颖儿使出了全身招数,也没有让朱由校心情好起来。

不过,朱由校今天的心情却不错,百工院送来消息,说火铳的研发已经有了进展,毕懋康研制出了燧发枪。

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校突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在他记忆里,好像也是毕懋康研制出了燧发枪,不过那是崇祯年间,比现在至少要晚上十几年。朱由校就琢磨,也许人的命还真是有一定的定数,张嫣一定要做皇后,毕懋康也一定要研制出燧发枪。

一时间朱由校有些惶恐,自己的寿命可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享国七年,也就是说七年后,自己二十三岁的时候就要英年早逝。想到这里,朱由校只感到不寒而栗,脊背上冷飕飕的。

“不会的,不会的。”朱由校猛地摇摇头,把这种不详的感觉从脑海中抛了出去,历史已经改变,皇太极都已经进京来投诚了,自己不会这么早就死的。

虽然安慰着自己,可朱由校还是觉得浑身不对劲。

突然,朱由校猛地站住了脚步,“不行,这样不行,在疑神疑鬼下去,自己非要被压垮”。

朱由校喃喃自语,想要找个办法纾解压力。

看皇帝停下脚步,随扈在身边的郑阿财急忙跑了过来,“万岁爷,有何吩咐?”

朱由校注视着郑阿财,突然对万岁这两个字反感起来,天底下谁人能活到万岁,平平安安活到百岁就是难得的人瑞。想起自己仅仅二十三岁的寿命,朱由校突然有种不甘。

“郑阿财,你给朕说说,这人的命数都是一定的吗?”

皇帝突如其来的问话让郑阿财摸不清头脑,沉吟了半晌才吞吞吐吐的回道,“俗话说,阎王让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人的命数想必是有定数的。”

朱由校的脸顿时就沉了下来。

郑阿财见势不妙,立即换了语气,“不过,微臣听说,若是有人能够潜心向善做下善果,阎王爷身边的判官也会酌情考虑,为此人增加福寿禄的。”

“惩恶扬善,就像朝廷做的一样?”朱由校的心情好了点,却还是沉甸甸的,潜心向善做下善果,潜心向善容易,只要有恒心,就可以一辈子做善事,可做下善果却极其难得。

朱由校琢磨着,自己到这世界的这段时间,阻挡了建虏南下应当是善果,可这又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判官考虑不考虑还很难说。开海经商就更别提了,蝇营狗苟追逐财富,这种凡人的事情怎么能入的鬼神的眼。创办粮行预防灾荒应当是大善果,可现在却还是在草创中。

琢磨到了最后,朱由校已经有点灰心,修行不易,善果难得,难道自己就只能听天由命?

看皇帝脸色灰白,郑阿财心里更是没底,一咬牙,干脆又说了种修改命数的方法,“微臣喜欢听人讲故事,曾经听过一个逆天改命的故事,说是有个人觉得自己命数不好,就找高人施了邪法,剥夺了另外一个人的命数加在自己的身上。”怕皇帝突然奇想让自己去找高人,郑阿财急忙转过话头,“不过这个办法只是传说,谁也不会当真。”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朱由校却真的把这件事当成了真的。经历过穿越这种离奇的事情,朱由校比平常人更加相信命理,真的开始琢磨起改名的事情来,“朕是皇帝,要想改变命数,那就只能从别的皇帝身上剥夺。”

朱由校望向十王府方向,那里正住着信王朱由检,又望向驿站方向,那里住着建虏使者皇太极。朱由校十七年帝命,却是个亡国之君;皇太极也是十七年帝命,却是个蛮夷之君。

反复权衡了利弊,朱由校从身上拽下一个玉璧交给了郑阿财,“去,把皇太极的人头给朕带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