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1章 国殇

作品: 大梦追惊局 |作者:七声号角 |分类:浪漫青春 |更新:01-01 08:0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据唐律《捕亡律》,逃兵罪名分为两大类:出征临战逃亡,镇守驻防出逃。

前者,出征途中逃亡一日徒一年,一日加一等,超十五日判处绞刑;作战时逃亡处斩首。

后者,逃亡一日杖八十,三日加一等,最高加到流配三千里为止,无死罪。

——

苏穆煜冷冷看着安如风,彻底从撒酒疯里拽了出来。

他问:“安如风,你可知逃兵的下场如何?”

安如风认为他明知故问:“我知。”

“你知道还发什么疯?!”苏穆煜突然一阵爆呵,恨不得冲上前去揪住他,“你自己算算,从出逃到现在,有几日?”

安如风道:“约莫二十日。”

“二十日!处以绞刑!死罪!”

苏穆煜伸手抵着安如风的额头,不甘心似的猛力戳了戳。

安如风垂下眼帘,收好藏不住的落寞:“阿煜,即使我留在战场上,亦逃不过死亡。”

“逃不过,也比现在好。”

“不会的,任何生活,都不会比当下好。”

连鸣拍拍苏穆煜的脊背,侧头对安如风道:“你出逃一事,军中可有人知?”

“有......一人。”

“谁?”

“我的过命弟兄。”

连鸣似听到天大笑话,问:“认识多久?”

“约莫一年。”

“一年不到你也敢称作过命?!”连鸣狠狠拧眉,“如风,你可知何为人心?”

这小子怎能如此单纯,令人连责骂也不忍。

安如风笃定地摇摇头:“不会出事的,他说了.....他会帮我隐瞒。”

“这能是他说隐瞒就隐瞒的?大唐军纪何在?军威何在!”连鸣学着苏穆煜一指戳在安如风额头上,“且不说他为何不与你出逃,就算是他一心报国,志向远大好了。你用你的脚趾头想想,任何一个在战场上经见过厮杀与绝望的普通人,谁会眼睁睁看着别人逃命而自己无动于衷的?!”

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圣人一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经历过死亡的人,每天都想着怎么活下去,就算谁都明白——所有人无非是向死而生——可必须活着,认认真真活着,竭尽全力活着。

安如风瞪了瞪眼:“......他有他的前程,有他的志向,怎么可能与我出逃?”

“如风,”连鸣叹口气,“交浅不言深,你好好想想罢。”

安如风眼底满是晦涩之隐,最后他摆摆手,道:“无所谓,听天由命而已。”

所谓的命格与生死,老天早就给你刻下了。

时间拨回一年前的冬天。

漫天雪粒如天庭打翻了万顷粗盐,亮晶晶的雪末子压在唐隋邓三州大军的甲胄之上。黑压压的中央军在这惨白的世界中,辟出一条丑陋疮疤。

安如风眨了眨眼,睫毛上坠着沉重的雪花。然后,他接了一道喜忧参半的军令。

安如风在从军第二年冬末,终于摆脱火夫头衔,从火头军调往轻骑兵。因其卓越的骑射与弓矢能力,再加上精明的头脑和一往无前的孤勇,很快得到赏识。

令安如风哭笑不得的是,除开军事训练的课目*来说,一腔孤勇这回事,当真笑话。

无名士卒哪有什么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勇气。无非是身于战场,横竖最后一死——不想窝囊地死于敌人横刀之下,那便自己冲上去,或许这样还有一丝活命的可能。

安如风与他所提及的过命之交——张申,是在轻骑兵队伍中结识的。

两人年纪相仿,志向大同,且都是愣青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很快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

安如风记得很清楚,他们曾深夜梦回故乡,接着在怅然若失中醒来。两人掀开裹在身上的破棉絮,悄悄爬出军帐。

那一年,他还是怀揣将军梦的安小神童,军营中的平凡士兵。安如风与张申二人,望着夜空中群星璀璨,偷偷互换一口浊酒。

后来也曾回想,那样的日子,同样是好时光。能在冷锋之下苟且偷生,也能在大敌临门时舍生取义。

两人提及志向,安如风不掩锋芒,豪言壮语道:“我要做那御封大将军!灭叛军,驱蛮夷,为大唐镇守江山。我要天下朝贺大唐,我愿重振贞观开元盛世。唐魂不灭,千秋万代!”

那时的安如风与现在没两样,一喝酒就话大。酒后吐真言用在他身上,一点也不过分。

张申当他撒泼,酒精绕着脑子跑了几圈,半醉半醒笑道:“悄悄告诉你个秘密,我的志向也是大将军!”

安如风摇摇晃晃转过身,一掌拍在他肩上:“那、那怎么行?大将军、只有一个!”

“对对对,只有一个。我们都想做,怎么办?”张申又喝一口酒,把难题抛回去。

“嗯......”安如风愣了愣,道,“那我们各凭本事!”

张申突然大笑起来,对安如风的直率满是揶揄:“好!好一句各凭本事!说得好!”

安如风咧嘴笑起来,星光闪闪的眸子里像是觅到了真正的知音:“那、那我们说好了!以后各、各凭本事!上阵杀敌!”

张申低下头,收敛瞬间滑过的阴翳:“对。斩首、夺旗、先登*。建军功、耀门第。”

但他从始至终没有告诉安如风,在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无所不用其极。

时间再往后,是两人一次次浴血奋战,从阎王手下夺命。斩首易得,夺旗困难,先登更是毫无希望。

安如风救过张申一次,很快张申也将他从快马横刀下拯救。

安如风所谓的过命,实则是穷途末路的偷生罢了。你与我,他与他,都是这样从战场上过出来的。

世间用鲜血洗涤,人命贱如草芥,他们不是大英雄,不是赫赫神威的大将军,没有人会记住无名士卒。

胜仗得来的恩泽只会落在将军名上,名垂青史留三页的也不会是这些用白骨铸就盛世的小兵。

所以才会有人想往上爬,所以才会有人被功名蒙蔽双眼。

安如风出逃之夜,张申问了他一句:“如风,志向不要了?”

这是安如风从军第三年,他在轻骑兵内已小有名气。隆冬已去,暖春降临,此时正值大军休整,而“不小心”探得机密的安如风,头一回萌生了做“逃兵”的念头。

初夏之时,大军在马鞍山休整,日后大举进军棠溪腹地,李愬将派十将马少良,攻占嵖岈山。

嵖岈山,离棠溪城、冶炉城,十分相近了。

安如风扯着马缰,回身道:“阿申,我不是不要了,而是要建功。”

“做了逃兵何来功绩?”

“阿申,再告诉你一个秘密,不过这次,你得答应我,所有的所有,你都会帮我隐瞒。”

张申一愣,复讪笑:“之前不是说好了么,你离军之事,我一概不知。”

安如风点点头,吃了定心丸:“我是安兰之子,此次回去,是愿将安宅所存刀剑,如数交予军中!你说,这算不算一件功绩?!”

安兰二字,如雷贯耳。那是大唐赫赫有名的铸剑大师,谁能不知?

安如风所做之事,是否欠缺考虑暂且不提,那些未见天日、数目可观的兵器无论落到谁手上,皆如虎添翼。

这能不是功绩?

张申头一次对这位朝夕相处的“过命之交”有了妒意,有人生下来,注定与他人不一样。

他们在这名为命运的池水中划过,连运气都要比旁人好上几分。

张申沉默半响,道:“那你,要小心啊......”

安如风连“出逃”都显得有几分春风得意,他笑道:“阿申,军中审查起来,就靠你了。”

张申立于黑暗之中,静静看着安如风扬鞭而去的背影。他没说话,任何人都看不清他的表情。

他一个人,在那片万籁寂静的阴影中,站了很久很久。

安如风从军第三年,“逃亡”途中,遇上苏连二人。他捡了两个大爷回家,还将自己的秘密和盘托出。

连鸣提醒道:你可知人心?你可知交浅不言深?

安如风至今未知——人所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光宗耀祖,而是身边人的飞黄腾达。他低估了志同者的狼子野心,高估了一次又一次互舔伤口的过命之情。

在安如风飞鸽传信第二天,马鞍山附近的中央军营里,有一人接了信鸽,取下那封夺命书。

他带着这封信,走进副将马少良的军帐中。

三月末,四月初,天气乍暖还寒时候,芳花满山遍野。

一切刚刚开始,一切也刚刚好。

大军打了几场胜仗,所有士兵的心气儿无疑到达一个制高点。接着再打几场,再从阎王那里讨点命,他们就能回家了。

保卫家国,卸甲还乡,村头还有媳妇孩子等待他们归去。

即使农田荒芜,也能编一场春秋大梦。

马少良端坐军营之中,他发髻高束,眉眼之间尽是狠厉。桌案之上放着小型沙盘,浓缩的群山起伏连绵,他正盯着那些军旗与木俑,似乎谋算着下一战该如何出奇制胜。

那人经过通报,进入帐中脱下头盔,双手将信封呈上。

他道:“副将,那逃兵再传一信。”

马少良冷冷地抬了下眼皮子,道:“如何?”

“信上已注明安宅铸剑作坊的密室所在,刀剑共计一千五百三十一。副将,下一步该如何?”

马少良撑着下巴,指尖在桌面上敲了敲,顾左右而言他:“逃兵之罪,如何?”

“回副将,不可免。”

“嗯,你知道就好,”马少良轻声道,“不用再回信了,下去罢。”

那人不甘心:“那开战之日,小的能为副将做些什么?”

马少良沉默许久,久到那人冷汗直淌,心如擂鼓。

最后马少良悠悠抬头,看着他一字一顿道:“屠城。不、留、活、口。”

那人蓦地眼睛一亮,伸手抱拳,单膝下跪。

“定不负副将所望!”

马少良摆摆手,转而专注于沙盘之上。那人自军帐中走出,满心欢喜溢于言表。

白晃晃的日光,照在他欣喜到扭曲的脸上,看起来尤为丑陋。

远处有人叫他。

这名字飞过了情谊,飞过了黑河,飞过了远山,飞到安如风念念不忘的心上。

“张申!”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梦追惊局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