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47章 号角吹响

作品: 星启华娱 |作者:堪闻 |分类:都市生活 |更新:10-01 00:02|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细腻唯美的镜头语言,充满人文关怀的解说词,平实质朴却动人心扉的人物故事,《舌尖儿》只播出了两集后就势不可挡。

电脑正在播报新闻:“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儿》一夜风靡全国,该片以精巧细腻的高清画面,将大江南北的中华美食摆到观众面前…”

微博上一名网友爆料称,因为《舌尖儿》前两集的播出,自己经常光顾的卖诺邓火腿的那家,全网唯一买诺邓火腿的店价格暴涨。

一夜之间价格出现四连跳,让人吃惊不已。

以前该店净含量两公斤的诺邓火腿出售价格为298元,现在,卖家已经四度提价,从298元涨到338元,再涨到368元,中午的时候再看,已经是398元了,现在,明晃晃的标着458元。

店主也无奈:存货不够,供不应求。

提价也挡不住粉丝们的热情,但是想吃,却买不到,有钱都买不到。

怪不得这微博网友都在刷“夏树丧尽天良”。

至于《烧烤的诱惑》为什么没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撸串这个东西,更重氛围而不重店家。

它不像井冈山的冬笋、诺邓火腿,反而可以在大街小巷买到,自然就更容易结局了。

吃货们也各有各的办法。

虽然制作火腿可是不是泡方便面,几分钟就搞定,这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

来份莴笋炒火腿肠总能先应付一下吧?

当然,走红的食材、料理可多了。

除去烧烤、诺邓火腿,众多饥肠辘辘、备受美食煎熬的白领和夜猫子们,半夜打开电脑,一边盯着屏幕一边下单。

其他食品也受益,网购食品销量数据在《舌尖儿》前两集播出后纷纷出现销量暴涨的情况。

夏树觉得,自己良心得很,大家晚上吃不上饭的黑锅,他可不背锅,坚决不背。

柳月看得好笑,将笔记本的盖关上:“早就知道我就把我全副身家全拿去买诺邓火腿了,现在别说发财了,想买根自己尝尝都没机会。”

说着,她把脸埋进夏树怀里:“第三集里你剪辑了什么进去?”

“面食。”

“额,那就算了。”

“其实,面食更容易保存,如果真想靠这个赚钱,反而是面食更好。”

柳月翻起一个白眼儿,没搭理他,转而刷起了微博。

“《舌尖儿》有毒,打死我都不看了!”

“对,看这部纪录片就是纯属找虐,抖M你们看吧,本攻不看了!”

“昨晚看完之后,物品躲被窝里,饿到哭了一晚上,以后坚决不看了,弃片弃片!”

然后...

关掉微博,嘿嘿一笑:“打不死我就看”。

其实烟也好,酒也好,咖啡也好,茶也好,任何有刺激性的东西,都会让人上瘾的。

包括“被虐”也是...

有了一次“痛苦”的经验之后,睿智的观众们绝对不会让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第二周再看,一定满桌子都是美食,虽然比起第一周,少了一期。

但是…

《舌尖儿》第三集,《主食的故事》。

节目开始两分钟后,伴随着电视上的鞭炮声,山西省好像地震了一样!

“哈哈哈哈哈哈哈~~~~~~!!!”

“牛逼!山西的顶起来!我们上镜了!”

“襄汾县的顶起来啊!”

“我们丁村人就不说话了,哈哈哈哈!!!!”

话是这么说,但是让山西省微摇,丁村直接七级地震一样的声浪又是肿么回事?

全国各地。

“啊啊啊啊啊啊啊~~~~!!!!”

“卧槽,这是花卷么?”

“大妈手好巧啊,原来花卷是这么做的,我就看她筷子一压,一拧,花卷就做成了!”

“好厉害啊!”

...

山西襄汾县丁村的妇人们,灵巧的手艺三分钟征服观众、

观众们看着山西大娘阿姨们耐心的做出各种面食,脑海里可以想象,山西的年轻妈妈们在孩子小时候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吃饭而花费的心思,那满满的都是爱呀。

场子热了起来。

而这不过只是个热身运动而已,接下来的才是高潮。

“这些花样精致面食,无不让人感到纤巧细手的灵动,和聪明睿智的丰富想象。当丁村的大妈们,在为一场寿宴精心制作花馍的时候,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里,飘来了阵阵面香。绥德汉子老黄,刚刚蒸好了满满一笼屉黄馍馍。”

旁白君一个转折,镜头画面就转场到了陕西绥德!

“喔喔喔喔~~~!!”

“壮哉我大绥德!”

“哈哈哈哈,绥德的汉子说得好,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听过没?”

“来,绥德的给我膨胀起来!”

绥德人民沸腾的声浪响起。

电视上,从选料到浸泡,自己石碾子磨粉,到揉面,发酵,蒸馍,最后制成香喷喷的成品,花了多大力气,那些汗珠在银幕上清晰可见,观众们都想问一句:累吗?

老黄骑着三轮车,咧嘴一笑,下排的牙齿少了两颗,也一样的清晰而见,对着镜头笑喊道:“我58啦,我要好好干!”

这回答,真简单,真动人!

观众们只感觉有一股暖流直上心头,这,不就是中国最最普通的劳动者最普通的愿望吗?

“黄馍馍诶~!陕北的黄馍馍~~~~!!!”

“我亢家沟的,绥德的第一名!”

乐观,开朗,热情开朗的老黄一瞬间就吸粉无数。

当观众们看到他站在大街上跟一个砍价姑娘大声说:“不能便宜!我这...这这唉那...”急得语无伦次的,都听不清,直到那句“不能便宜!我这个都是辛苦做的!”

太真实,太可爱,太耿直!

观众们都忍不住了,

“妹子啊,还讲价?老黄不容易啊,真的都是辛苦钱啊!”

“就是呀,就这价了,不还价!”

观众倒不是怪顾客妹子讲价,谁不是能省点就点,谁活得都不容易的。

“一块?”

“哎,一块,没麻哒!”老黄招呼着顾客。

“一块?WOC!老子要100个!”

“好便宜啊!”

“才一块!”

观众们惊呼着,感叹着。

而他,一边往炉子里添柴火,一边笑哈哈的说:“辛苦的人有钱赚,不愿意辛苦的人,没钱赚。”

多么朴素的道理,真实得跟他炉子里哔啵作响的柴火一样...

某小区轰轰烈烈的家庭火锅大餐中。

“黄馍馍好吃吗?”儿子呆呆的看着屏幕,画面里蒸笼上精灵剔透的黄馍馍,似乎比自己碗里的鱼丸子还要吸引他,眼睛都不眨一下。

爸爸夹着牛肉片的筷子凝固在了空中,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说白了,就像是南方人说吃面不填肚子,北方人抱怨说吃米饭一下就饿了一样。

或许,有许多观众都不知道有一种叫黄馍馍的食物,就像这位爸爸,即便知道,也并不觉得想吃,即便吃过,可能也并不觉得好吃。

但是在记录片中,绥德汉子老黄近乎虔诚地制作黄馍馍,过程是如此的令人心动,仿佛黄馍馍这种平凡的小吃被沾染上了一种神奇的光泽,似乎每一个都带着老黄一样质朴的笑容。

“没麻哒!”

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这一刻,妈妈抿着嘴,眼泪已然决堤,她是陕北人啊!

中国人对食物的理解比任何国家要更加丰富,食物在这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国度里,被种植入了太多的感情和故事。

“爸,黄馍馍真有那么好吃吗?”儿子又问了一次。

“好吃!”

“比鱼丸都好次吗?”

“好吃一百万倍!”

举手投降,这一局,到底还是败了,精彩的火锅,败给简单质朴的黄馍馍。

然后,筷子掉了下来,“哐当”一声,砸在了碗碟上,观众们的眼睛瞪成了铜玲。

“卧槽!”

屏幕里,夏树真出来了。

七百个黄馍馍卖完了,老黄起早贪黑的又开始了下一批黄馍馍的制作。

每天重复着同一种动作,并不枯燥,因为老黄坚守着属于他的信仰。

观众们看着老黄赶驴碾糜子,石碾子压过麦子的声音,奏起悦耳动听的乐曲。

伴奏有了,那歌声能少吗?

老黄又愉快的唱起了陕北民歌。

方言,绝大部分观众都听不懂,或许很多陕西人都听不懂。说起来,陕北、关中、陕南,其实无论地理、气候、风俗、语言、文化都大有不同的。

但观众们的心听懂了,满满的都是感动。

就在此时!

还没等观众们问这是陕北的什么民歌,有个人帮观众们代劳了!

“这是什么歌啊?”

画外音?

声音有点含糊不清,但又有点熟悉。

镜头一转,尖叫声就响起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树爸爸!”

“卧槽,居然是夏树!”

“出来抢镜了!”

...

蹲在窑洞前小谷场一边,夏树抓着一个黄馍馍毫无形象的猛啃着,嘴边、脸上沾满了碎屑,这架势,看着就像三天没吃过饭的饿死鬼一样,嘴里塞得满满的,当然说话含糊不清。

看夏树那被冻的红通通的双颊鼓着,嚼动两下,吞咽下肚,再一大口,剩下的半个黄馍馍全塞进了嘴里。

粉丝们都要怀疑人生,跟着咽了下口水。

“黄馍馍真的有这么好吃吗?树爸爸居然吃得连形象都没了!”

“好香啊!!!!”

慢着,这不是重点!

“老黄在辛勤劳作,这个坑货居然在旁边看着不去帮忙?”

“还吃得那么开心!?”

“吃着东西看人干活,你好意思?你还有没有良心了!”

都是粉丝的玩笑话。

夏树出镜后,别管他是蹲着还是站着,吃相有多难看,依然是非常帅气的。

全国粉丝都沸腾了,兴奋不已。

屏幕里,老黄大笑着:“陕北民歌,年轻人都不会喽。”

夏树又抓起了个黄馍馍,竖起了大拇指喊道:“唱得真好。”

“哟嗬,你们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听这个了。”

“谁说的,我不就在听么?”

“哈哈哈哈,导演,你还懂音乐啊?”

“嗯,学过几个音符,懂那么一点点。”

看着他们的对话,观众们一口老血就喷了出来,心说,老黄是真不知道他谁啊?

就学过几个音符?

就懂一点点?

这逼装的。

夏树还恬不知耻的换上了不伦不类的陕北口音:“不信啊?不信我给您来一首,不瞒您说,我是陕西滴,别看我今年才14岁,但陕西的歌曲我也会!”

“哈哈哈哈哈~~~!!!”

“我呸,你这个臭不要脸的!”

“你这个死逗比给我滚~!就你还陕西的?”

“14岁?脸呢?你的脸呢!!!!”

粉丝们要乐抽了,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捧着肚子笑到摔下了沙发。

老黄呵呵一笑,就差没翻白眼了:“吹,你继续吹,糊弄谁呢?就你还咱陕西娃子?”

“我就是陕西的,你信我嘛。”

夏树瞪着眼睛鼓囊着嘴,都开始卖萌了,画面太美,辣眼睛!

“哈哈哈哈哈,少来少来,你说的就连一个标点符号我都不信,会唱歌也不能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呀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

一言不合就飙歌。

画面一转,好像新一批700个黄馍馍又做好了,街头上,三轮车铃儿响叮当。

“黄馍馍,陕北的黄馍馍!”

骑在三轮车蹬脚踏板的是夏树,吆喝着的也是他,满头大汗,老黄坐在车尾上...

“一块五一个了!”

“哎哎哎,一块钱一个!”

“一块五,一个你赚五毛钱,那我也不能白打工呀,你得分我五毛。”

“这能卖的出去吗?”

“肯定能!”

“为什么?”

“我长得帅呀,黄馍馍,我亢家沟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这一幕很滑稽,观众们却笑不出来了,哪怕夏树不要脸地又卖萌了,眼泪还是控制不住。

“乱涨价!”

“怎么就乱涨价了,才一块五,那外国的汉堡包还几十块一个呢,咱涨个五毛很合理。”

“那能跟外国人比么,馍馍就这个身价了,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们的传统美食怎么就比不过外国人的了,他汉堡包说白了不就是咱们的肉夹馍么,有什么了不起的,肉夹馍和汉堡包你选哪个?”

“肉夹馍,嘿嘿,带劲!”

“不就是嘛,干他呀,汉堡包凭什么就比咱的肉夹馍高档了?”

于铖看到这里,忽然攥紧了拳头。

“真味道”反击的号角,吹响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星启华娱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