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37章 东瀛僧人

作品: 星启华娱 |作者:堪闻 |分类:都市生活 |更新:10-01 00:02|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因为有于铖这位真味道的大佬在席,一顿上好的斋菜,夏树竟然吃得食不知味。

没办法,实在是因为要小心应付,他可不想让《舌尖儿》最后演变成给商家打广告的节目。

于铖见他言辞闪烁,便也知道了对方的意思,又清楚创维背后有蒋国昌和江河实业,自然不好强求,是以曲意逢迎,没说自己的真正意图。

始作俑者赵毅倒是老神在在,不断品评着菜品,好不悠闲,似乎全然不觉气氛的尴尬。

他的想法,夏树一眼便能看透。

《舌尖儿》要想成功,单靠质量是很难的,所以必须要宣传,但是一千万的费用,制作十二期节目也就将就够用,所以…

还是得听金主爸爸的啊!

这不禁让夏树对于铖又高看了几眼,也不知道这位仁兄是怎么说动赵毅的,竟然让他亲自出面拉皮条。

他看了眼还在悠闲地喝着清茶的于铖,微微一笑:“于总,现在刚过中午,还不是回去的时候,我还想和小月一起游西湖。”

“那感情好,我也…”说到这里,于铖似乎意识到什么。

他的目光在俊男靓女间游弋了片刻,心想还是别当电灯泡了:“咳咳,我也就不去了,夏树老师游西湖,必然是兴致所起,我就不陪着,去给您扫兴了。”

这家伙话题转移得倒快,柳月听得想笑,悄悄推了下夏树,小声说:“正事儿要紧。”

夏树点点头,叫来拍摄组的小伙子们,见他们镜头处理的都不错,香客和僧人的采访也到位,便知道灵隐寺这边儿的拍摄结束了。

正事儿搞定,又摆脱了于铖的纠缠,他也就不再心急,不紧不慢地吃菜。

他们吃完饭,夏树便和柳月一起出发前往西湖。

灵隐寺坐落于西湖以西,不过三四里地。

两人刚刚吃了饭午饭,都不想坐车,便戴上口罩墨镜,聊着天闲庭信步往东面走。

还好初春时节,天气仍然寒冷,这个打扮并不稀奇,所以没人认出他们的身份。

没过多久,便能远远望见西湖清澈、碧绿的湖水。

河堤之上人声鼎沸,玩杂耍的,卖茶果的,做女红的,应有尽有。

甚至还有一位老丈,拿着一个特别大的毛笔,沾了湖水在地上写字儿,也有很多人围观。

两人正漫步玩赏间,已经到了河堤的中段。

他们赫然注意到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人正在讲课,周围为了不少人,其中几个东瀛女子最是引人注目。

“咦,那是和服吗?”柳月看着几个东瀛女子微笑,“这衣服真有意思,身上披个被子,背后背个枕头就成了。”

夏树直接笑喷了出来:“你可别,和服是东瀛的民族传统服饰,由咱们汉族的服饰发展而来,所以在当地被称为‘吴服’。”

这个知识,是蒋晓琳教给他的,那丫头喜欢汉服,自然对东亚圈各种传统服饰都有研究。

看着和服,夏树的兴致也来了:“走,咱们过去看看。”

谁知两人刚一过去,便发现那个正在讲课的,好像是个东瀛和尚。

听旁人介绍,这僧人来自东瀛拾得寺,是去苏州寒山寺参拜并求取佛经、佛像等物的。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举掉归里,夜泊枫桥,以一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名传后世,寒山古刹便闻名天下。

唐贞观年间,寒山寺有两位得道高僧,名曰寒山、拾得,后来拾得和尚东渡东瀛,在东瀛建了一座“拾得寺”,传道授经,甚受当地人敬重。

因此,东瀛僧侣和信徒若来华夏,大多要来这寒山寺参拜一番。

只不过,寒山寺在苏州,但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了苏州,自然得来一趟杭州的灵隐寺。

百姓谈及东瀛,神色从容,毫无不忿之色。

夏树心中先是有些诧异,随即便想到,此时东瀛已经沦为华夏小弟,不禁释然一笑。

他抬步走到那个和尚面前,见他捧着一幅画,绘的是两个憨态可掬、甚至有些滑稽的和尚画像。

佛家绘图与一般艺术不同,看来,这便是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画像了。”

紧接着,他有瞧见画像左边有两行字。

这两句对话实在有名,他早就听说过,只是一直不知出处,此时见了,这才晓得竟是出自寒山、拾得之口,名曰《寒山问拾得》。

他顺口念道:“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旁边立即有一人接道:“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夏树诧然回头,瞧见正是年轻的东瀛僧人,正合掌向他回答。

他不禁笑道:“你来自东瀛,竟然如此熟悉汉语,而且对这句话也记的清楚啊。”

那东瀛僧人脸上不禁露出喜色,说道:“多谢夸奖,贫僧圆慧,是东瀛‘拾得寺’僧侣,贫僧还记得拾得大师有句偈语:有人骂老拙,老拙只好说;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寒山问拾得》这段儿偈语,足足有三百多字,这和尚记的清清楚楚,一一念来,抑扬顿挫。

夏树见他确实有点儿宝相庄严的样子,便微微一笑:“拾得大师东渡传经,果然信徒众多,真是功德无量。”

话虽这么说,但他瞧着这口述高僧偈语,面带得色的和尚,想起前世他们举国化身强盗、到中土来烧杀抢掠地行为。

他不禁淡然一笑道:“拾得大师这段话确实蕴含玄妙佛理,大师记地果然纯熟,那么我来问你,你背的下来…可做得到吗?”

圆慧怔了一怔,沉吟半晌才肃然回答:“我做不到。”

夏树又问:“那么…贵国有信佛之国,又有多少人做的到呢?”

圆慧沉默半晌,额上渗出涔涔汗水,竟是始终说不出话来。

夏树哑然失笑,道:“纵然将佛经一卷卷倒背如流,那佛也不过是挂在嘴上,你刚刚说了一句‘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这真常理便是这么悟出来的吗?”

圆慧和尚沉默片刻,深深鞠了一个九十度地大礼。

他坦然道:“施主一语如当头棒喝,贫僧受教了,多谢指点。”

“哈哈,指点不敢当。”夏树微笑,“‘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这‘日月’不是个‘明’字吗?”

“...”

“明朝的时候,归国好像经常侵略我东南沿海啊。”

“施主,明朝并非…”这和尚竟然讲起了华夏历史,很长一段,最后甚至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听到这里,夏树不禁诧异地摇了摇头,心道这货的口气怎么那么像愤青,不像东瀛人,反倒像键盘侠。

确实,科举取士,必须发扬孔孟思想,不可任意抒发自己的感想。

甚至到了后期演变成了八股文,连格式都固定了,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

但是…

夏树摇了摇头:“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拿明朝的会试来说,最多的一届,一甲三名,二甲九十名,三甲二百零八名,合计三百零一名,而当时明朝有多少人口呢?”

圆慧和尚微微一愣,弄不明白夏树想表达什么意思。

而且他也不知道明朝有多少人,只能惊疑不定地看着他,等待对方先开口再说。

“二万万人,也就是两亿。”这个数据,只要是走出高中校门不太久的人,都能记得。

因为,历史书上,在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经常会拿人口数据说事。

夏树接着说:“两亿人,会试三年一次,您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比例,若是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必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分高下的情形,那考官该怎么办?”

说到这里,他立即自问自答:“那就只能以个人喜好取用,这就有失公平了。”

辩论这件事情,本来就是画圈子,在自己的领地内和对方战斗。

圆慧和尚见旁听者都煞有介事地点着头,这才发现被他扯得远了,赶紧抢声说:“可不仅仅是八股文,科举制度,整个都是错的。”

夏树听到这里,便将目光移向这位仁兄,等着他讲道理、摆事实,进行论证。

谁知这位说了这么一句话之后就住了口,开始等着夏树的反击,好叫人哭笑不得。

夏树无可奈何地一笑:“你好歹说说科举制度到底哪里是错的,这样说话,我都不知该怎么反驳。”

圆慧和尚微微一呆,整个脸挣得通红,这才想起平时经常用的说辞:“普通人家哪里有钱读的了书,及第者还不都是那些达官显贵?”

夏树叹了口气:“万松书院就在西湖周边,在明朝,很多鸿学大儒在那里讲课,免费的。”

圆慧和尚如同一只煮熟了的虾子,脖颈处都是一片通红。

夏树不愿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秦汉时期,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那么这些人从哪来?答案是名望。也就是一个人出名,就有机会。例如曹操,不好好读书,是通过举孝廉入仕,说白了就是没知识但是品格还不错,这个意思。”

他说到这里,叹了口气:“而科举制度的优势,就是选拔没有背景的人,可以从一帮泥腿子里选拔可用之才。所以,科举才是真正的创举,是平头百姓翻身的机会,与你说的相去甚远呀。”

当然,有些话他还是憋在心里没说的,例如:科举可以选拔和中央价值观相同的人…

人口越多的国家,越适合这种统一的考试,例如现在的高考。

虽然有些地域上录取的差距,教育资源也不是很平均,但考场上是公平的,绝没有徇私舞弊。

圆慧和尚将话题扯到历史上,就纯粹找死了。

只不过,他也没有办法,因为夏树刚才说到了明朝的那些海盗,其实有很多利欲熏心的大名,派遣军队冒充的。

这些事,在史料中有记载,已是公开的秘密,更遑论来自东瀛的圆慧和尚了,自然要岔开话题。

当时,明朝搞海禁,他们只能想点儿歪门邪道,不过,不愿意和他做买卖就动手来抢忒也无耻,这个理由太说不过去。

别看,现在世界市场充斥着各种东瀛车和电器,但当时,也有东瀛人疯狂追求华夏货的时候。

东瀛统一很晚,国内战乱频仍,许多东西都很缺乏。

比如生丝、棉布、锦绸、水银甚至针、铁链、铁锅、瓷器、漆器、毡毯还有药材、调味品等等,需求极旺。

想到这些,夏树不由得微,摆了摆手,对圆慧和尚说:“你这是要去灵隐寺吗?”

圆慧和尚脸一黑,心说脸都丢光了,还去个屁呀,便摇了摇头。

夏树哈哈大笑:“那里的斋菜不错,您真应该去试一试。”

“...”

“尤其是那一道佛手笋…”

“施主,贫僧现在就去。”

“哎,这就对咯。”夏树微笑,“听说有一个节目组正在寺内录节目,你的到访,说不定会成就一段佳话。”

怎么越说越奇怪了。

围观群众看向夏树,忽然觉得他有点儿眼熟,不由得微微一愣。

紧接着,也不知是哪个女生忽然喊了一句:“树爸爸,还有…这是月母?啊,我晕了!”

被人认出来了!

夏树和柳月对视一眼,转身就跑,结果哪里来得及,立即就被团团围住。

还好,粉丝随偶像,人们并没有为难两人。

听说他们是来录节目的,便没强行要求签字,夏树却借着这个机会给《舌尖儿》宣传了一波。

那个圆慧和尚这次是真懵逼了。

本来,他以为对方绝对是一个懂佛学的,再不济,也有所研究。

却没想到,对方既然是个明星,而且,他演唱的不少歌曲,在东瀛境内也非常出名。

到现在,他也明白自己是被当了枪使,而且还是自己送上去的。

夏树看他一眼:“你一会儿还去吗?”

在那么多人面前承诺…

“去!”圆慧和尚几乎是从嗓子眼儿里挤出一句话,“当然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星启华娱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