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7章 处决惹议 小和尚刺帝

作品: 朱元璋传 |作者:段雪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1-01 08:0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这件事过去不久之后,公元1394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就在宫中摆下宴席邀请群臣参加,颖国公傅友德自然就成为了座上宾。金吾卫镇抚傅让正是傅友德的次子现在正在御前当值。朱元璋斜了他一眼,把金樽狠狠一顿说:“傅让,你未免太过狂傲了吧,根本就没把朕放在眼里!”

傅让听了这话,一下子蒙了:“万岁,末将不敢!不知道在哪里冒犯了陛下呢?”

“大胆!你竟敢还给朕还嘴。”朱元璋怒目横眉,“你本为武将,又是当值,怎么连箭囊都不佩戴呢!”

傅让用手一摸,果真没有,于是就赶紧谢罪说:“末将该死,但是末将觉得,在这大庭广众之下没有人敢行刺必先。如果有歹徒敢来冒犯,末将有刀足矣。”

“你这分明是拿朕的性命当儿戏。”朱元璋越说越气,从座位上站起。

傅友德见状,慌忙站起,斥责儿子说:“犯了大罪,还敢犟嘴,真是不知好歹,还不退下。”

“儿已知罪。”傅让趁机退下。

朱元璋把话锋指向了傅友德说:“不经朕的准许,你竟擅自起立,这明显是藐视朕躬。”

傅友德急忙跪下说:“万岁,臣死罪。”

“朕何曾要你下跪?”朱元璋黑着脸,“滚起来!”

傅友德也蒙了说:“臣遵旨。”

“你在和朕怄气呀。”朱元璋把杯中酒扬在傅友德的脸上,“滚出去,把你那两个儿子叫来。”

“臣遵旨。”傅友德退缩着出了宴会厅,心中琢磨,适才是二儿子惹恼了皇上,和大儿子无关。况且大儿子傅忠是驸马都尉,正在统领禁军护驾,万岁叫他为何。

刘太监追上来说:“颖国公慢走。”

傅友德止步说:“刘公公叫我。”

“颖国公接旨。”

傅友德下跪说:“臣在。”

“万岁口谕,着傅友德提两个儿子人头来见。”

傅友德傻了,片时说:“刘公公,您,不会说错吧?”

“颖国公这叫什么话,我还没到老糊涂的份儿上。圣旨岂是闹着玩的,你快去割下你两个儿子的人头吧。”

傅友德呆立半晌,拖着沉重的脚步向前挪动。原本就心中没底的傅让,正在与兄长傅忠议论发生的事儿,意欲请这位身为驸马的兄长从中斡旋一下,以化解皇上的怒火。他兄弟二人见父亲失魂落魄地走出,都大为诧异地迎过去说:“父亲,你为何离开了宴席?”

傅友德看着两个儿子,痴呆呆说不出话来。

“父亲,你这是为何?”傅忠问。

傅让还在担心他自己的事说:“父亲,皇上对儿的怒气可已消散,也不知他为何对儿大发无名火?”

“还问?都是你惹的祸!”傅友德歇斯底里地突然高声喊起来。

“父亲,这到底怎么了?”傅忠急于了解细情。

“你且近前。”傅友德以手相招傅让。

“父亲何事?”傅让以为父亲有话要告诉,便靠得更近。

傅友德突然拔出剑来,横空一挥,这把多年来斩杀数不清敌人头颅的宝剑,可称是锋利无比,傅让的脖腔喷出一股热血,人头应声而下。傅友德用左手一抄,将儿子的头抓在手中。

一旁的傅忠惊呆了说:“父亲,你……莫非你疯了不成?”

“儿啊,不是为父要杀你们,而是万岁传旨,要为父送上你二人的人头。”傅友德已是泣不成声。

“他……还要儿的人头?”

“昏君!他,就是这样传旨呀!”

“皇上他为何要这样……”

“大概是,怕我们造反吧。”傅友德精神业已有些失常,“为父也说不清,莫名其妙啊!”

“到今日儿才明白,何为伴君如伴虎。”

“儿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傅忠眼中泪如泉涌,“父亲,儿的命是你所给,你就下手拿走吧。”

“儿啊,你毕竟是驸马,去向皇上求求情吧。”傅友德忍不住又看一眼傅让的人头。

“父亲,圣旨已下,求也无益。况且,儿的死能换来父亲的生。”傅忠决心下定,“儿便死也值得。”

“儿啊,黄泉路上你要走好。”傅友德一狠心,挥剑又砍下了傅忠的头。

当傅友德手提两颗滴血的人头,瞪着血红的眼睛重新回到朱元璋面前,以大将军得胜的口气,高声大嗓地喊道:“万岁,臣交旨。”

杀人如麻的明太祖,吓得竟是后退了两步说:“你,这真的是你两个儿子的人头?”

傅友德将人头举起来说:“万岁请看,这个是你的女婿傅忠,这个是我的二儿子。”

“够了!”朱元璋怒喝一声,“想不到天底下竟有你这样禽兽不如的父亲,竟然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

“万岁,这难道不是你的旨意吗?”傅友德大为疑惑地看着他的主公。

朱元璋轻描淡写地说:“朕不过是句笑话,你怎么就当真了?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你是如何下得了手的呢?”

“别再假惺惺了!”埋在傅友德心底的火山终于爆发了,“你不就是要我父子的人头吗,这回遂了你的心愿了。让我杀死两个儿子,反过来还派我一身不是。其实,你是怕我们父子日后反了你?”

“你傅友德也未必不反!”

“朱元璋,你也太狠了。”傅友德已是不顾一切直呼其名了,中横冲直撞,那么,以后一旦造反,谁是你的对手?

“好,好,万岁是不放心臣的存在,臣去了也就是了。”傅友德横过剑锋,自刎而亡。

由于寿春公主求情,傅友德没有被灭族,他的家小幸免于死。妻子女儿分别被发配到云南和辽东,只有寿春公主和她的一个儿子得免。

后人对傅友德的遭遇很是不平,有诗赞曰:壮哉傅公,忠勇一生。料敌如神,出奇制胜。威镇敌胆,傲骨雄风。铁骑长驱,浩气凌空。傅友德父子三人死后,朱元璋依旧精神不爽。好像是还有一块石头压在心口上,一时还挪不走搬不掉,也说不清这块石头它是何物,总之是感到还有什么事未办。这天上午天气格外好,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洋溢着蓬勃的生机。朱元璋只带着刘太监到郊外闲游。前面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和尚,引起了他的注意。小和尚肩搭一个粗布布袋,看样子像是化缘的。朱元璋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在皇觉寺做和尚时的情景,于是快步向那小和尚赶去,意欲给一笔可观的布施。

小和尚好像步伐也加快了,一闪身走进了前面的庙宇。朱元璋紧跟进去,这是一座破败荒凉的寺院。大雄宝殿大半已坍塌,如来的佛像也残缺不全,且已灰尘遮满。全庙找遍,竟没了小和尚的踪影。朱元璋有些纳闷;小和尚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左右观望,残破的西墙上,有几行字特别醒目。他走过去细看,字迹尚且未干,像是刚刚写过不久。从头看下,却是一首七言诗: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放,放宽些子又何妨。

旁边简洁的几笔,勾画出一个小和尚,肩上搭着布袋,那神态与方才的小和尚几无二致。而且细看又有几分像朱元璋当年做和尚时的样子。后边还有一行题款,道是布袋和尚题画。

看到此处,朱元璋猛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一个梦。他恍惚记得自己立足于悬崖边上,下面是万丈深渊。黑色的潭水,浊浪滔天。有无数个妖魔鬼怪爬上崖来,第一个是胡惟庸,他伸手捉住,装进口袋中,之后缝上袋口。第二个是蓝玉,也被他抓住,塞进口袋里,又缝好袋口。第三个便是李善长,也是张牙舞爪向他扑来,让他一把擒住,装进口袋内,又缝合袋口。第四个便是傅友德,则是张开血盆大口,就要将朱元璋吞下肚去。他拔出宝剑,一剑穿个透心凉,卷巴卷巴也塞进口袋,缝上了袋口。以后的鬼怪越来越多,他更是手忙脚乱。抓住后就往口袋里送,然后用针线缝上袋口。他唯恐鬼怪跑出,把袋口缝得结结实实。皇太孙朱允炆在一边提醒,这口袋外面还剩一个。他低头观看,果不其然,还有一个妖怪,看似相识,但又记不清是谁……

就在这时,悠然梦醒。

联想到这个梦,朱元璋悟道,这是暗中讽喻朕杀人过多,让朕放宽些国法。他心中恨道,真是痴心妄想!妖魔鬼怪为非作歹,焉能不杀。

刘太监近前奏闻说:“万岁,将那小和尚抓到了。”

“好,带过来。”

小和尚被推到朱元璋面前,脖子梗梗着,头高昂着,一副不服气的神态说:“你们想怎样?”

朱元璋直言讯问说:“这墙上的诗画,是你的杰作?”

“是便又如何?”

“画这布袋和尚,又题此七言诗,是何居心?”

“胡乱涂鸦而已。”

“你是写给谁看的?”

“写给当看之人。”

“何人当看?”

“杀人过多过滥者就当看看,醒悟醒悟。”

“你这是在讽刺朕吗?”

“你口口声声自称为朕,想必就是当今皇上了。”小和尚连珠炮般不断话,“想当年你也曾身为和尚,应知晓人生多磨难。而今位居九五之尊,反倒忘却出家人的慈悲本分,更比屠夫还要残忍。多少功臣被你卸磨杀驴,多少无辜惨死在你的淫威下。须知善恶有报,不要把事做绝。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不然九泉之下,那些冤魂是不会放过你的。”

“小小和尚,竟敢教训起朕来,可知这就是死罪。朕自投军以来,杀人无数,哪在乎多几人少几人。告诉你,只要是对我大明江山不利,不论他是何人,不论他有多大功劳,朕都决不姑息。”朱元璋抽出剑来,直刺过去,“包括你这个找死的小和尚。”没料到,小和尚底下已经动手了。他趁朱元璋不防备,手心里一柄短匕首直接捅向朱元璋的肚腹。

“嘣”的一声,匕首刺在了朱元璋的腰带上。哪里还容小和尚再有第二刀,朱元璋的剑已插入他的胸膛。

小和尚胸口流血,嘴角也在滴血说:“天哪,莫非这是天意,朱元璋的狗命还不该绝。”朱元璋冷笑一声,“就凭你小小短刀,还想坏我性命。”

“朱元璋,我的刀上已经用剧毒浸泡一百多天,只要你破了皮,就难以活命。怎料着刀尖竟然撞到了腰带上。”小和尚此时已经没了气力,“算你捡了一条命。”

“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何与朕有如此大的仇恨,非要把朕逼上死路才善罢甘休?”

“我原本是韩国公李善长大人的书童,现在想要为老主子报仇。”书童已经无法再言语,不久就死去了。

朱元璋见他死了,依然不解气连连捅了他三剑,心中说道,这就是斩草不除根的教训。看来以后办事都不能心慈手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朱元璋传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