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端明殿学士

作品: 升官!发财!死皇帝! |作者:文理风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03-16 10:5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石敬瑭进宫和他岳父一说, 李嗣源也被弄懵了, 改朝换代当开国皇帝不是好事么, 怎么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

李嗣源一边舍不得开国皇帝的名头,一边又担心冯道说得,纠结的一晚上没睡。

第二天一大早, 顶着两个黑眼圈的李嗣源就把劝他改朝换代的霍彦威、孔循、李琪等几个重臣叫召进宫。

霍彦威, 原朱温手下名将霍存养子,李存勖灭梁,霍彦威降唐, 被分到李嗣源手下,后在李嗣源魏博起兵时出了大力, 因而十分受李嗣源宠信。

孔循,原梁朝宰相,李存勖灭梁, 被贬为京兆尹,后又被郭崇韬撵去汴州, 在石敬瑭进汴州时, 李嗣源念着他献城有功,带他进京, 升他做了枢密使。

李琪,原梁朝有名才子,朱温爱其才名, 选为翰林学士, 朱友贞又升其为宰相, 李存勖灭梁后,贬其为礼部尚书。

这三人都曾做过梁朝的将相,降唐后都被打压过,如今霍彦威、孔循再次受宠,李琪又是礼部尚书,自然找来一帮前梁旧臣,想劝李嗣源改朝换代,建立新朝。

……

霍彦威、孔循、李琪等几个重臣进了大殿,请安后,李嗣源赐坐,就问起改国号的事。

“本监国是武将出身,对改国号一事不甚清楚,几位爱卿数言改国号之事,朕亦考虑此事,不如各位爱卿给朕解释一下何为改国号,改国号有何益处?

霍彦威素知李嗣源不通文墨,不疑有他,率先说:“陛下(李存勖)因曾被唐朝皇帝赐姓,认为皇室宗亲,又继承了昭宗皇帝的皇位,所以建国后,就以唐为国号。如今大唐天命已绝,应该改国号以示新朝,这样才显得朝廷去旧迎新,有蓬勃之气。”

李嗣源略微沉吟,“所以说这国号不是随便定的,都是有缘由的。”

霍彦威点头,“这是自然。”

李嗣源此时面上不显,心中却已有一丝怒气,霍彦威几人三番五次说改国号,却从未和他说起这国号是有缘由的,弄得他一直以为改国号就是选个吉利的名字,然后做开国皇帝,谁曾想这里面确实还有诸多讲究。

李嗣源都能想到,他要真像起名字一样随便挑个吉利的,不知道要被多少人背地里笑话没文化。

好在李嗣源此时还想做开国皇帝,压了压火气,就问起礼部呈上的几个国号都有什么寓意。

李存勖心想,要这几个新国号能体现出自己定国号的缘由,寓意又非常好,那自己干脆就改个国号,新朝新气象,也还算有道理。

霍彦威、孔循几人听到李嗣源问新国号,还以为李嗣源同意了,不由大喜,忙看向李琪。

李琪身为礼部尚书,这事他当仁不让,当即拿出几个新国号,给李嗣源解释起来。

李嗣源一一听过,等听完,脸上的怒气已经忍不住了。

人家冯道给陛下挑个谥号,都根据陛下的一生经历,又是赞扬陛下武定天下,又是惋惜陛下英年早逝,他一个大老粗虽然听不大懂,可也知道是肯定陛下生前功绩的。

可到了他这,选国号这么大的事情,礼部怎么就只说,哎,这个字寓意多好多好,那个字寓意多好多好,一点和他有关的典故都没有,这国号再好,和他一点关联没有,他选个屁啊!

偏偏李琪解释完还觉得自己讲的挺有文采,问李嗣源:“监国可觉得哪个字寓意更好?”

李嗣源终于忍不住了,直接问:“我十七岁被陛下的父亲收为养子,从此跟着义父南征北战,义父死后又跟着陛下,几乎参与了陛下所有的战役,陛下的功绩就是我的功绩,陛下的天下就是我的天下,李琪,你身为礼部尚书,熟知朝廷典故,我现在问你一句,如果改朝换代,重立国号,陛下成了前朝末帝,我这一生的功绩,该怎么论?”

李琪脸色巨变,没想到李嗣源居然会问到这个方面,一时毫无准备,支支吾吾的说:“这个……这个……”

霍彦威和孔循也变了脸色,他们光想着改朝换代自己名声好听,倒忘了监国这事了。

其他重臣,有早想到的,吓的坐立不安,有后知后觉慢半拍反应过来的,惊的冷汗直流。

李嗣源见到此情此景,哪里还不明白,事情果然如冯道所说,这改国号对这些大臣是好事,可对他,绝对是弊大于利。

而眼前的这些臣子,有知道装不知道的,如李琪,有事先不知道的,如霍彦威、孔循,知道装不知道的,该死,事先不知道的,身为臣子,一点不都替君主深思熟虑,难道不该死?

李嗣源顿时杀气腾腾的看着众人。

众人脸色一白,几乎坐不稳椅子。李嗣源十三岁上战场,手中人命无数,杀人比杀鸡都容易,他一震怒,一众文武官员哪受得住。

尤其是刚才给李嗣源讲解的李琪,他正对着李嗣源,压力最大,他又是文官,竟直接被李嗣源吓的从椅子上滑下来,跪倒在地。

这还不算,生性就有些墙头草的李琪居然当众改口:

“是臣思虑不周,监国考虑的是。若改国号,陛下就成了前朝末帝,和监国就再无关系,监国仁慈,怎会让陛下棺木无处安放,不如仍用大唐国号,这样监国和陛下是兄弟,兄终弟及,监国虽年长陛下一些,可也有典故可循,这样监国既报答了先帝(李克用)、陛下的恩情,也让监国的赫赫功绩得以传扬,我等做臣子的也可以心安。”

李琪此话一出,虽然暂时摘出了自己,却坑死了其他人。

这事若所有人都扛着不认,李嗣源纵然暴怒,可也不过是几位大臣思虑不周,李嗣源除了把众人骂一顿,也没什么办法,可李琪这么一挑明,其他人在知道自己错处后,除了下跪请罪,别无他法。

霍彦威孔循恨得咬牙,却不得不带着众人免冠跪地请罪。

李嗣源见状,倒也不好再骂人,不过却让众人都降了半级。

孔循由枢密使降为枢密副使,李琪由礼部尚书降为御史大夫,其他人都降半级,只有霍彦威没降,他是平卢节度使,直接让他回藩镇去。

孔循霍彦威和众大臣心里滴血,自此恨死了李琪。

李嗣源看着几个人心里厌烦,直接让他们退下,然后自己坐在榻上生闷气。

石敬瑭看着几个重臣狼狈退下,从后面走出来,凑到李嗣源身边,“岳父消消气,大臣私心太重,咱们不用就是了,别为几个臣子气坏了身子。”

李嗣源气呼呼的说:“这只是私心重么?他们这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置朕的名声于不顾!”

“这些大臣确实该死!不过岳父您身子要紧,您要气出病来,岳母会担心的。”石敬瑭劝道。

李嗣源听到自己夫人,这才压了压火气,愤愤的说:“一个个都觉得朕不识字,好唬弄!”

起身朝后宫走去。

石敬瑭知道岳父肯定去找岳母抱怨去了,也不跟上,转道去后宫找自己媳妇了。

*

下午,在夫人那被安抚一番的李嗣源消了气,又重回大殿处理政务。

因李嗣源如今监国,各地的奏表都送到他这,李嗣源每天除了接待大臣,就是看这些奏表。

当然,大字不识几个的李嗣源肯定不会自己看奏章,他是让安重诲念,他听。

“当今万机、旷主,九有困穷,伏愿降、降鉴回虑,忧世外己,上顺天心,祗、祗膺允执,俯、从人愿,屈

、屈付就乐推。变黎庶於、时雍,配上帝於宗祀,勿以王者兼济之功,而为匹夫独美之操……”安重诲抱着奏章,磕磕巴巴的读。

李嗣源听的直打盹,打了个哈欠,“老安,这段云里雾里说的什么啊?”

安重诲挠挠头,不确定的说:“应该是说朝廷没监国您不行吧?”

李嗣源一脸茫然,“没听着有我啊?”

安重诲看看表头,“这是劝进表,劝您称帝的,不应该就是这个套路么?”

李嗣源无语,“老安,你不会也是靠猜吧?”

安重诲看看奏章,又看看李嗣源,突然凑到李嗣源身前,讨好的说:“监国,臣以一颗忠心侍奉您,上刀山下火海都没问题,可这读奏章,实在不是臣一个武将能干的,您要不要效仿一下先朝皇帝,选个侍讲或者学士在身边。”

安重诲心里苦啊,他是中门使,是管军中纪律和军中接待的,写个信还行,可这奏章,都是各大臣、各节度使、各州县刺史手下的师爷、掌书记、从事写的,一个个生怕丢了自家主公面子,写的那叫一个龙飞凤舞、典故频出,他一个武将,哪读得了这个。

李嗣源这些日子耳朵也被安重诲折磨惨了,实在有些不想听磕磕巴巴的读奏章声,再加上他经改国号一事确实觉得没个有学问、熟知朝中典故的人在身边不行,还真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

作为人选,李嗣源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掌书记药纵之,可随及摇摇头,药纵之学问还行,可为人太呆,做个节度使掌书记尚可,要是放在朝堂上,没两天说不定就被人哄去了,而且药纵之没进过朝堂,对朝中典故不甚清楚,就算来了也帮不上多大的忙。

自己的掌书记药纵之不行,那就只能从朝堂上扒拉了,李嗣源把朝堂上自己认识的扒拉个遍,发现既学问好,又聪慧能干,还熟知朝中典故……居然是冯道!

无论是掌书记,还是翰林学士,朝中再没人比冯道做的更好!

以前他跟着李存勖时,冯道和他关系不错,如今……冯道也没迁怒他,李嗣源一拍大腿,就冯道了。

李嗣源于是就故意问安重诲,“陛下之前的掌书记冯学士现在在何处?”

安重诲和冯道也只能算认识,两人并无交往,自然也没注意一个文官在哪,就含糊说:“冯学士大概在翰林院吧!”

“冯学士学识渊博,文采斐然,为人又性情温和,最适合处理奏章、文书,你明儿叫他来吧!”

安重诲不用读奏章自然乐意,“监国放心,臣明儿就叫他来,不过监国是打算授他做侍讲还是学士?”

“冯学士原来就是翰林学士,还是学士吧,不过本监国既授官,总不能比原来低吧,”李嗣源努力想想一个高一点的官职,却怎么都想不起来,突然瞅见自己的大殿上挂的匾额,精神一振,“升冯学士为端明殿学士。”

安重诲对朝中官职不甚熟悉,也没听出毛病,点点头,就写了个条子,派人送去吏部。

可能觉得一个人有点少,安重诲还给李嗣源凑了个双,把翰林承旨赵凤也给塞进去。

于是一个上面写着“监国有令,任冯道、赵凤为端明殿学士”的条子就被传到吏部尚书手中。

吏部尚书正喝茶,接过条子,只看了一眼,一口茶就喷了出来。

端明殿学士?

咱大唐三百年,什么时候有这个官职了!

※※※※※※※※※※※※※※※※※※※※

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

在冯道之前,华夏几千年,从来没有端明殿学士这个官职,所以这个官职是李嗣源自己造的。(端明殿其实是皇帝接待大臣的宫殿名)

不过自从冯道任端明殿学士后,端明殿学士成为五代、宋朝最火的一个官职,因为几乎所有的端明殿学士都被拜相,后来官员甚至以端明殿学士拜相为荣!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升官!发财!死皇帝!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