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被坑死的郭崇韬

作品: 升官!发财!死皇帝! |作者:文理风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03-16 10:5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蜀中

郭崇韬陪着魏王李继岌视察刚拿下的蜀国国库, 看着国库中堆满的粮食和钱帛, 终于放下心来。

“殿下,有这些粮食和布帛, 朝廷无忧矣!”

魏王李继岌,小名和哥,年方十五,李存勖的长子, 此时看着满库的粮食和钱帛, 也难掩激动, “父皇得此库, 再不用犯愁了。”

“殿下仁孝,”郭崇韬赞了一句,笑着说:“臣已命人清点库房,等清点清楚, 就将库房内的物资都运往洛阳。”

魏王李继岌点点头,“使相说的是,还是得尽早运到洛阳,父皇才能放心。”

两人看完蜀王的国库,就要回大营。

郭崇韬牵过一匹俊马,请李继岌先上马,李继岌知道郭崇韬这是对自己这个未来太子的尊重,就道谢一句, 接过缰绳, 准备上马。

李继岌身后的宦官李从袭素来巴结李继岌这个未来太子, 一见小太子要上马,生怕他摔着,就立刻趴在地上,李继岌从小在后宫长大,也没多想,就踩着李从袭上了马。

郭崇韬看的皱眉,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开口:“殿下,臣在军中,阉过的马尚且不骑,何况是人,殿下身为储君,以后继承大统还是多用士人的好。”

此话一出,十五岁的李继岌当即尴尬的有些手足无措,而李从袭,却低下头,恨的双目滴血。

郭崇韬却觉得自己劝诫了未来的君王,心满意足的带着众人回军营了。

此后几日,因为蜀国国君亲自出降,郭崇韬对蜀国还算优待,一面让蜀国国君和家眷收拾东西,一面挑选一些蜀国才俊,打算一起送回洛阳。

如今离大唐(李渊建的这个)灭亡不过二十年,蜀中这些大臣大多是当年跟着唐僖宗唐昭宗逃跑留下来的,就算蜀王的父亲,其实当年也不过是唐朝在蜀地封的节度使。

所以除了蜀王痛惜自己丢了皇位,别的大臣倒是挺高兴回中原,甚至为了回去能有个好位子,蜀国的这些大臣开始提前送礼。

甚至连投降的蜀王,都来送礼,想要给自己谋个富裕藩镇的节度使位子。

当初李存勖给蜀王的投降条件,就是给他个藩镇,让他当节度使,蜀王一看抵挡不住晋军,想着自己爹王建当年也就唐朝一节度使,不过称帝几年,如今自己再当节度使也没什么,所以才投降的那么快,不过这藩镇有大有小,有富有穷,蜀王知道自己好色无能,所以就捞个富裕点的藩镇,甚至离京城近点都无所谓,反正他也没想着复国。

郭崇韬自然答应,好生安抚一番,给蜀王保证一定是京城旁边三个富裕藩镇之一,具体哪个等他和皇帝商讨好了,就让中书省下诏。

蜀王心满意足走了。

众大臣一看蜀王都成了,自然不甘落后。

一时间,郭崇韬军营的门槛都被踩破了。

就在郭崇韬门前人满为患时,有一些人却不大高兴了,那就是跟着魏王李继岌来的那些宦官。

这些宦官之所以跟着李继岌来,一是为了讨好未来的太子,二是因为蜀中巨富,打算趁机捞一笔。

可那些送礼的人却仿佛眼瞎似的,不来巴结李继岌这个主帅,未来的太子,却反而都去巴结郭崇韬,这些人自然气不过。

(人家当然没瞎,郭崇韬是枢密使,掌管朝政,官员升迁。而李继岌虽然是皇长子,可却不是太子,年纪又小,谁知道他以后能不能当上皇帝。蜀国这些君臣不久前才经历前国君废太子,立现在的太子为国君,自然对太子这种东西信任打折扣。)

于是,这些宦官就在李继岌面前说郭崇韬坏话。

李继岌年纪毕竟还小,从小都是众星捧月,到哪都是别人捧着,如今看郭崇韬的大营人满为患,自己的大营却门可罗雀,心里也不是滋味,不过好在他从小被李存勖亲自教导,也知道自己这次是来跟着捡功,回去当太子的,所以倒也没太难受,反而对这些宦官说:“本王年纪小,还未进去朝廷,郭公身为使相,总理朝纲,别人想去他那求官,也在情理之中。”

“可殿下没见到,那些大臣都把大把大把的金银珠宝、钱财布帛送到郭公那……”

“你们不用说了,郭公当初为出征捐出全部家当,如今收一些也算补上了,这事以后就不要提了。”

一众宦官见说不动李继岌,只好退下,不过心里却越发觉得不能再让郭崇韬这么势大下去。

而此时,郭崇韬大营中,他的心腹掌书记也在劝他,“使相现在已经位高权重,此时灭蜀又是天大的功劳,何必贪这些钱财?”

郭崇韬笑着说:“不是我贪这些钱财,只是如今蜀国初灭,蜀臣人心不稳,我若不收,他们以为求不到官,定然会人心不稳,这些钱财,等回到京城,我捐给国库就是了。”

掌书记见劝不动郭崇韬,叹了一口气,“郭公一心为公,只怕事情未必有公想的这么好。”

……

李存勖见郭崇韬打下蜀国,龙心大悦,就派了一队宦官带着赏官的诏书,去封赏征蜀大军,和蜀国的降臣。当然还有让郭崇韬先运点钱回去解围。

京城已经半年没发俸禄了。

郭崇韬和征蜀的大军接到升官都很高兴,蜀王也很高兴,他得到洛阳旁边的一个藩镇做节度使。

于是,郭崇韬就先收拾了一些清点出来的财物,蜀王也带上自己一众后宫、太后、太妃、宰相、大臣,然后一起由郭崇韬一支大军,护送进京。

不过由于蜀王带的美人太多了,一行人简直是龟速。

李继岌身边的宦官正天天看着郭崇韬不顺眼,尤其李从袭,一见陛下派来传旨的宦官,顿时像见到亲人一般,立刻把蜀中的事添油加醋说了一遍,尤其说魏王李继岌受的委屈,和郭崇韬如何大受贿赂,李从袭甚至还故意告诉宦官,如今郭崇韬在蜀中尽得人心,说不定想在这自立为王。

传旨的宦官们本就看郭崇韬不顺眼,回去立刻对李存勖添油加醋说了一遍,李存勖对此嗤之以鼻,那六万兵马都是他的心腹,郭崇韬别说没这个胆,就是有这个胆,这六万兵马也不可能跟他跑蜀中呆着。

宦官见说不动皇帝李存勖,转头就跑后宫刘皇后那又说了一遍。

刘皇后一听可吓坏了,她虽然生了三个儿子,可李继岌是长子啊,皇帝一直对她这么好,就是她生了长子。

李继岌是她的命根子啊!

郭崇韬万一图谋不轨,想当蜀王,把她儿子李继岌一刀咔嚓了,她下半辈子指望谁啊!

李存勖不急,那是因为他有一群儿子,可她刘皇后就一个长子!

刘皇后本来出身不好就没什么见识,又担心儿子关心则乱,再加上宦官一忽悠,居然偷偷下了一道圣旨,赐死郭崇韬。

唐朝皇帝下旨称“谕”,皇后下旨称“教”,因为皇帝皇后为夫妻,皇后一旦下旨,和皇帝几乎有同等地位。

不过整个大唐,也没见几个皇后真正动过圣旨,刘皇后为了儿子,居然真的下了。

宦官得了圣旨,立刻快马加鞭的去蜀中,趁着郭崇韬接旨没有防备时,一铁锤打死了郭崇韬,甚至连郭崇韬的儿子都没留。

大营中,众军闻郭崇韬突然被赐死,一时哗然,人人自危,李继岌才十五岁,也吓傻了,什么都不会做,眼看兵变就要形成,此时一人突然闯入大帐,直接让亲兵把守大帐,然后当着李继岌的面,挥笔假造了一份圣旨,对李继岌骂道,“郭崇韬哪怕有天大的错,不能等到京城处理,殿下居然纵容手下宦官在离京城千里之外的地方无故杀了他,一旦大军乱起来,你我死无葬身之地!”

李继岌一见来人,顿时抱着他大哭,“姑父,这事我也不清楚啊!”

来人正是魏王军事判官,任圜。

任圜本是李克用的女婿,和一般外戚不同,任圜虽是文人,却极擅掌兵,李克用实在喜欢他的才能,才把女儿嫁给他。

任圜也投桃报李,跟着李克用、李存勖南征北战,李存勖登基后,任圜就出任真定尹兼工部尚书,为一方封疆大吏,这次如果领军的不是李继岌,李存勖实在心疼儿子,真不会把已经是九卿的姐夫派来。

征蜀大军总共六万,郭崇韬领四万前军,李继岌领两万后军,可实际上,李继岌的两万后军,都是任圜一直在领着的。

任圜甩开李继岌,直接拿着伪造的圣旨,出去召集将领,当着众将领的面,说郭崇韬意图自立蜀王,被手下告发,陛下才不得已处置他,其他将领不知此事,和此事无关,陛下定然不会追究,大家没事就回去吧!

众人上前看了圣旨,果然只处置郭崇韬一家,和别人无关,这才放下心来,任圜又素来在军中有威望,众人不敢作乱,这才慢慢散去。

任圜平息了兵变,立刻八百里加急,把蜀中的事报给李存勖。

李存勖接到任圜的报信,才知道自己的好皇后干了什么,差点气炸了,当即回后宫把刘皇后大骂一顿,直接关了起来,然后捏着鼻子开始善后。

可是这一善后,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如同脱缰的野马,朝不可预测的方向跑了。

※※※※※※※※※※※※※※※※※※※※

大家中秋节快乐!

*

唐朝皇后为什么能下旨,大家想想长孙皇后和武则天就明白了。

大唐初建,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所以京中大小事情都是太子李承乾和长孙皇后定夺。

至于武则天,这个不用我说吧!

所以唐朝皇后是能下圣旨的,唐朝后期许多皇帝为了防皇后下圣旨,甚至不立皇后。

*

大家可能奇怪蜀国为什么投降的这么快,蜀王身为亡国之君,为什么一点都没有悲痛欲绝,反而忙着花钱跑官。

这其实和当时的情况有关,五代十国,五代,指中原几个朝代更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然后十国,是南方几个小国。

可其实说到底,这些都是唐朝遗留下的藩镇,也就是他们都是一帮节度使,只不过觉得当皇帝挺好,唉,大家有能力就称个帝,其实包括李存勖也是,李存勖就是河东节度使(晋阳),只不过他后来打的地盘最大,打下中原。

而且唐末其实就是一群节度使在一起,你吞我地盘,我吞你地盘,大家打的过就占,打不过就逃,逃不了就投降,投降快还能封个官。

虽然没自己当一把手强,可也不错。

所以五代,其实压根没什么道德层面问题,大家也很务实,也没啥正统不正统,纯粹枪杆子里出政权,多捞实惠才是真的。

不仅中原这样,外族更是这样。

契丹耶律阿保机的小儿子耶律牙里果和李存勖打仗,兵败,立马投降叫大哥(耶律阿保机和李克用是把兄弟,还真是大哥),李存勖也得捏着鼻子认,丢了个节度使给他,耶律果果就一直跟李存勖混,后来李存勖看耶律阿保机不顺眼,还故意把耶律果果认为干儿子,李存勖又成了耶律阿保机弟兄(呵呵,这辈分乱的)

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和二儿子耶律德光争位,耶律倍失败,也往中原跑,后来被他娘逮回去了,后来又跑,跑到中原,李嗣源捏着鼻子认了个兄弟,也丢了个节度使给他,结果后来后唐发生政变,皇帝不小心死了,耶律倍跟着皇帝也不小心被误伤死了,后来被送回契丹安葬。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升官!发财!死皇帝!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