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大旱来了

作品: 升官!发财!死皇帝! |作者:文理风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03-16 10:5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石驸马远道而来, 就来探望本相,实在让本相受之有愧。”冯道倚着枕头说。

石敬瑭把带的东西放下,“冯相为先帝和国事操劳, 如今身体有恙,敬瑭既然进京,合该来探望, 不知冯相如今身体如何?”

冯道微微点头, “不过是小毛病, 并无大碍。”

石敬瑭听了顿时松了一口气, 要是冯道来个重病, 新帝李从珂就更有借口把他留在京城了。

不过石敬瑭更想知道冯道什么时候能让他岳父下葬, 就委婉的问:

“先帝如今停灵已久, 又经逢大变,不知原先钦天监定下的吉时,还能否适用?”

冯道对石敬瑭想问什么心知肚明,笑道:“虽然朝廷刚刚经过变动, 可邙山那边早已准备妥当, 而且如今已经四月,临近夏日,所以本相还是决定用之前钦天监定下的吉时比较妥当。”

石敬瑭听了大喜, 忙拱手, “让冯相受累了。”

冯道摆摆手, “份内之事,谈不上受累。”

石敬瑭这下彻底放下心来, 看着冯道还在床上, 不好多留, 忙起身告辞。

只是在临走时, 冯道突然叫住石敬瑭。

“宫中太后年纪大了,驸马和公主若有空,还是多进宫陪陪,以后万一遇到什么事,也好多个庇护。”

石敬瑭愣了愣,拱手道谢后离开了。

等石敬瑭走后,冯文端着药进来。

“叔父是不看好石将军?”

冯道接过药,吹了吹,“石敬瑭是个老实人,以为先帝下葬后,皇帝没了借口,就能让他回去,可有些事,哪这么简单。”

“那石将军要回不去河东呢?”

“他呆在京城,只有死路一条!”

*

冯道这边重新起身去邙山准备各项事宜,京城这边刚登基的新帝李从珂也没闲着。

开始大封百官,尤其是自己带来的人。

李从珂先封自己的随驾牙将宋审虔为皇城使,掌握京中兵权,又把自己在凤翔时的节度判官韩昭裔封为左谏议大夫兼端明殿学士,还把自己原来的观察判官马裔孙也塞进翰林院成为翰林学士。

当然在大肆封官的同时,李从珂也没忘了那些和自己有仇的,李从珂直接下令诛杀侍卫统领康义诚,同时又下诏书说枢密使朱弘昭、冯赟,宣徽使孟汉琼、西京留守王思同等煽动交结,妄举干戈,才导致此次动乱,应顺应民情,全部诛杀,并且削夺其官爵……

一系列事情弄完后,冯道那边下葬事宜也准备好了。

四月二十七,李从珂以孝子身份,将李嗣源下葬,葬于徽陵。

安葬完,冯道按照惯例,上书请求辞官。

李从珂亦按照惯例再三挽留,五月,冯道出为同州节度使。

*

平直的官道上,一群侍卫护着一辆宽敞的马车,不紧不慢的向前走着。

马车里,冯文正跪坐在小桌前,小桌上放着几个竹筒,冯文依次把几个竹筒的事先准备好的汤汁倒入盏中,又从面前小碟中夹了两片干菊花,然后用木勺搅了搅,端着给后面倚着枕头着看书的冯道。

“叔父,来尝尝我调的凉茶。”

冯道放下书,接过茶,抿了口。

“有甘草、山楂、罗汉果,还加了点菊花,不错,正是清热解暑,不过这糖水加多了些,有些盖了药草原本的味道。”

冯文闻言笑嘻嘻的端起自己那盏:“本来就是凉茶,又不是汤药,要什么药草味。”

“说的也是,”冯道笑了笑,“反正你也就弄个新奇。”

冯文嘿嘿一笑,“知我者,叔父也。”

冯文喝了几口茶,就和他叔拉起呱来。

“天天听说同州离京不远,还以为一天就能到呢,谁想着都走了两天,居然连一半都没走到。”

“望山跑死马,你平日看的都是地图,当然觉得不远了,京兆那么大,坐马车,你一天连洛阳都出不了。”

“还想着这次跟着叔父选了近的地方呢!不过幸好外放的官员都是由驿站安排车马,叔父你官位又够高,驿站按制还给安排了护卫车马,要不就咱们两人去,这一路可累死了。”

冯道倚倚后面的靠枕,“其实,坐马车未必有自己骑马舒服。”

冯文想了下,“这倒也是,不过如今五月,大夏天的太阳这么毒,骑马只怕晒掉层皮。”

冯道抬抬眼皮,“你又不是个小娘子,难道还怕晒。”

“不是小姑娘难道就不能怕晒。侄儿可不比您身强力壮。”冯文笑着说,“不过这次婶子独自带几个孩子回老家,这么热的天,一路只怕也很是辛苦。”

“这次确实辛苦你婶子了,”冯道微微叹息,“要不是赵凤的身体快撑不住了,也不必你婶子特地赶回去。”

当初赵凤和冯道两人结为儿女亲家,因两个孩子年纪较小,就只是定亲,没有过门,前些日子潞王登基,赵凤身为邢州节度使来贺,身体却十分不好,还患上了十分严重的足疾,几乎不良于行,经太医诊治也不见效果,而赵凤本人也对治病比较消极,言语间有尽快嫁女怕耽搁女儿之意,所以冯道才让夫人带着孩子回老家,准备嫁娶事宜,以便给长子冯平迎娶赵家女。

“不过这次平儿回去能得个媳妇,想必再累婶娘也乐意。”冯文笑道。

“这倒是,你婶子这几年心心念念能得个大胖孙子。”冯道瞥了冯文一眼。

冯文忙缩缩脖子,他和媳妇结婚这几年确实有点光忙于逍遥,没想着要孩子,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啊,他和媳妇两人都是学医的,天天净见难产,这心里有阴影,哪敢随随便便要孩子。

好在这时,外面传来李虎的声音,解了冯文被催生的尴尬。

“相爷,前面就到驿站了,今儿天热,要不要进去歇歇?”

“去吧,不急着赶路。”

“是。”

一行人到了驿站,驿站里的驿长得知来的是前宰相冯道,忙带着人前来伺候。

“好了,不必忙活了,下午还要赶路,中午只是在这打个尖,你支几张桌子,弄些菜和干粮,大家凑合一下就行了。”

驿长听了忙带人搬了几张桌子,支在外面凉亭里,请冯道一行人休息,并吆喝着人去置办饭菜。

凉亭中

冯道和冯文坐下,就看到旁表大片麦田。

“马上就五月了,看来这麦子也快熟了!”冯道感慨道,“麦子一收,这百姓才能正了八经吃顿饱饭。”

冯文点点头,在古代多年的他,早已明白,哪怕盛世,百姓也只是温饱,而吃的最好时,就是每年收获的时候。

“走,咱们去看看今年的麦子。”冯道一时兴起,起身朝麦田走去。

冯文也忙起身跟上。

冯道走到旁边麦田,看着已经微微变黄的麦穗,却皱起眉头。

“叔父,怎么了?”

冯道却没回答,而是凑到麦穗上仔细看了看,又蹲下,用手刨了刨土,然后面色凝重的站起来。

“这地旱了!”

冯文愣了愣,忙问,“叔,你说什么?”

“这地表层干裂,我刚才挖下两寸,还不见湿土,麦子虽结穗,却瘪的很,一看就是旱了。”

“很严重?”

冯道又走远了些,依次查看了几家麦田,然后朝地里一个正锄地的老汉走去。

“老人家,锄地呢?”

老汉抬起头,擦了把汗,“您是?”

“我是游方的先生,打这过路,天太热,就在前边驿站歇脚,正巧看这边麦田,就过来看看,不过老人家,我怎么看你这麦子旱得不轻啊!”

老汉摘下斗笠扇扇风,“老天爷不下雨,可不是旱了么!”

“没抗旱么?”

“抗什么旱,从开春就没怎么下雨,地里河沟都干了,大家伙倒是想提水浇地,可上哪提去,这不实在没法子,只能在这锄锄地,想着孬好庄稼多收一点。”(ps:土地有缝隙时,会形成毛细现象,地底的水分会顺着缝隙向上蒸发出去,而锄地可以破坏缝隙,阻止地底水分蒸发,所以锄地不仅能锄草,也能抗旱。)

冯道摸了摸面前的麦穗,“看这麦穗瘪得如此厉害,只怕你这地今年夏收连三成都不到。”

老汉叹气,“老天爷不养人,这又有什么办法,不过听说今年新皇登基,不知道能不能免税,要是能免税,还能撑到秋天,要是不免税,今年是没法活了。”

冯道想着空虚的国库,顿时也叹气,李从珂还指望着你们上贡呢。

“老人家,这次旱情大吗?”

老汉挠挠头,“这老头子也不清楚,不过十里八村都这样,也就地势低洼的几个村好些。”

冯道知道问不出,就拱拱手,带着冯文回去了。

再次启程后,冯文就看到他叔一直在留意官道两边的麦田,而越留意,他叔的脸色就越难看,等到到同州时,他叔直接骂了一句。

“李愚、刘昫这几个月在京城到底瞎忙乎什么!”

冯文没敢吭声。

他叔之前一直在邙山修墓,因为怕新帝忌惮,也没怎么回京,更没敢关注政事堂的事,怕李从厚李从珂觉得他不愿放权,可谁想到这一出来,居然看到整个河南已经整整三个月没下雨了,干旱更是已有月余,甚至连沟河的水,都被百姓抗旱浇地提干了,而这些,京城居然一点反应没有。

冯文知道这事下面州县不可能一点没上报,干旱是大事,涉及税收,地方官员就算再大胆子,也不敢瞒这事,毕竟等到夏收收不上粮,掉脑袋的可是他们。

不过冯文觉得这事也不能全怪两个主政宰相,短短几个月,朝廷就经历了两次皇位更迭,朝中烂摊子一大堆,李相和刘相肯定手忙脚乱,一时疏忽也情有可原。

但是看到他叔直接抽出纸写奏章,冯文默默闭上嘴,在他叔眼里,身为主政宰相,无论什么情况,没有及时赈灾救民,就是失职吧。

看来两个宰相被骂一顿是无可避免的了。

而冯文,此时也跟着他叔进了同州,看着他叔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赈灾。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升官!发财!死皇帝!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