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章:深秋(一)

作品: 时空调律者 |作者:万变黄衣之主 |分类:科幻未来 |更新:01-01 00:1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13号平行世界。1905年11月16日。港市新界,莲花山——大帽山之间。

岭南的秋天,总是令人心旷神怡。盛夏的酷暑已然离去,冬日的湿冷还未到来,慢步室外,抬眼只见蓝天白云,身边尽是婆娑绿树,哪怕最古板的老夫子,也会真心赞上一声“风和日丽”。

若是家住城中,而且手头有些余资,此时正适合呼唤三五好友,对街把盏言欢。待得酒酣耳热,一行人还可以叫上两辆马车,前往城外游山玩水。读过几本书的,通常会借着兴致做几篇诗词,回头在报上混个位置;肚里没甚墨水的,也能趁机呼吸清爽空气,不说别的,至少在养生方面颇有裨益。

放在往年深秋,港市新界肯定少不了这类游人,有名的几座公园,都会被手持纸扇、头戴圆顶礼帽的“米斯特”(Mr,即先生)们占据。但这种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致,今年却消失的无影无踪;以山水相映、瀑布激荡(港市标准)闻名的大帽山,更是被肃杀之气笼罩,风中飘荡着浓郁的钢铁气息。

总督弥敦眼见前线受挫,先是对华夏鼎新政府发电报抗议,后来又向八仙岭派遣军使,希望能同工农义军“和平交涉”。然而,鼎新政府不仅拒绝撤军,还要求港市的不列颠军人、公务员无条件投降,丝毫没有谈判意图。

如此一来,弥敦便只剩下一个选择:出动在港不列颠军主力,与工农义军全面开战。这件事令他很不痛快,命令发出后,总督大人找茬摔了两个花瓶,发给伦敦的电报稿,前前后后重拟了三次。

不列颠岛上的政客,与弥敦的心情完全不同。最近半年,他们不仅频繁向港市传递消息,还多次撺掇亚瑟·贝尔福首相,向鼎新政府发出“制裁”威胁,生怕战争打不起来。那群单片眼镜绅士,对万里外的华夏全无了解,骨子里对黄种人充满蔑视,很多人甚至认为,单凭港市的万把陆军,就能一口气打过大江,在耶诞日之前胜利班师。

弥敦并不是这种乐观主义者。他1904年上任,同界河对面的鼎新政府打了一整年交道,对这个朝气蓬勃的政权多少有些了解。工农义军在总督府的内线,曾在10月份听到他和秘书的谈话,弥敦私下的言论,与公开场合的表态出入颇大:

这位总督认为,在港不列颠军队,“毫无疑问”能够粉碎“北方野蛮人入侵”,但之后的反攻必须慎之又慎。以他手上的兵力,最多只能推进到邵关一线,而且还不能停驻太久;若要长期坚守,不列颠军队唯有实施战略收缩,以广府为核心建立防线。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考虑最坏结果。记住,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主战场必定会在大江沿岸,决定胜负的是海军而非陆军。华日舰队的百夫长级战列舰,才是迫使鼎新政府投降的关键,港市的军队,最多只能夺取一块‘地质’,以便在和谈时争取赔款。万万不可冒进,切记,万万不可冒进!”

他是这么说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虽然伦敦给他运来了大批援军,包括高地旅(下辖四个步兵营)与一个皇家要塞炮兵连,但弥敦并没有遵循政客们的暗示,跨越界河主动进攻。

在分界线附近,他只留下少量兵力警戒,在港不列颠军队主力,被他收拢到九珑半岛,“根据战况发展,伺机行动”。八仙岭一带爆发冲突后,弥敦不得不派兵北上,但在11月16日清晨、军列出发前的最后时刻,他仍旧不放心地跑到尖沙咀站,要求驻军司令雷德弗斯—布勒中将“保持克制”,“即便越过界河,也不要过于深入”。。。。。。

由于义军在车站安插的内线,距离两人过于遥远,布勒中将又正好背对车窗,使得情报员无法准确读取唇语。驻军司令对总督的回复,工农义军暂时还不清楚。不过,这位老将军曾在布尔人手里吃过大亏,这次又是赋闲多年再遭启用,做事来也的确谨慎,而不是像有些小辈那样冒冒失失。。

军列开进山区还不到两公里,雷德弗斯—亨利—布勒爵士就下令拉闸停车,把三个步兵旅与配属分队赶出货运车皮。

在他指挥下,打前锋的高地旅(辖高地轻步兵团2营,戈登高地人团2营、3营,黑卫士团1营)迅速离开铁路,沿山谷向正南方向行军,试图迂回到新开田村;该旅得到驻军司令部直辖的皇家野战炮兵第64连、皇家机枪兵第16连加强,二十辆马拉大车顿时排起长龙。

“远东”廓尔喀步兵旅的三个步兵营(第6廓尔喀步兵团2营,第10廓尔喀步兵团1营、3营)一字排开,沿着九广铁路线向前缓慢推进,左翼同高地旅衔接,右翼爬上无名矮丘,渐渐移向山火瞭望站。皇家野战炮兵第98连(装备BL型15磅野战炮,架退式)与之共同行动,中途便离开铁路线,在瞭望站所在的无名矮丘构筑炮兵阵地。

廓尔喀旅带了不少华勇劳工同行,旅部还直辖了一个工兵营(不满员,只相当于连),但是却找不到一挺机枪。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时空调律者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