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29章 新知府

作品: 大明1551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3-09 13:2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在桃源一带的收粮,进行的相当顺利。

不要说那些被打翻在地的衙役,就算是后来吴典吏,户房司吏等地方的地头蛇,实力派,也是连个虚屁也没有敢放。

亲王肯出钱收粮有什么错?

这官司打到中枢内阁,内阁也只有支持荣王的份,绝没有约束的道理。

亲王不涉军政,只管生意买卖,原本就是朝廷默许并支持的事。

况且买粮出高价,以防谷贱伤农,传扬开来只会说荣王仁厚,体恤百姓,这是天家的榜样,宗室的楷模!

不要说这些胥吏不敢说话,就算是桃源县,湖广巡抚,巡按,哪个敢说半个字的不是?

便是那些粮商,官绅,气的牙疼,嘴上还不能说什么怪话,更不能议论荣王的不是。

自苗乱之后,荣藩和荣王殿下本人的声望与日俱增。

声望还算是虚的,遍布常德各处的毡军和王府势力,这才是真正叫各人警惕并小心的东西。

稍有不慎,在背后数落殿下几句,不合被人听到了……

能不能平安走出常德,那就只能靠老天保佑了。

朝廷对亲藩是相当优容,不光是体现在兼并田亩和开办王府官店和税卡,王爷们发起性子来,弄死几个平民百姓,那也就是小事一桩。

太祖颇有几个不争气的儿子,在地方上行事残暴的有好几个。

代王最不成话,父子几个青衣小帽,手持锤斧等兵器,在街市上肆意杀人伤人。

太祖那脾气,贪污六十两银的贪官就剥皮食草。

驸马破坏茶法,杀头。

勋贵贪污,不法,族诛。

但自己的儿子怎么做都是可以容忍,了不起训斥几句,或是在谥号上给些恶谥,也就仅限于此了。

靖难之后,宗藩军政大权是没有了,在地方上为非作歹巧取豪夺的特权反而是增加了。

在不久之前,鲁王曾经为了宠臣强抢府狱,事后也是屁事没有。

荣王也曾经入府狱抢人,同样这事在朝廷眼里也是不值一提。

倒是荣王带兵平乱,反而使朝野侧目。

两件事的性质是完全不同。

眼前这买粮的事,在朝廷诸公眼里,置之一笑罢了。

仅从桃源一县,购粮便是超过三十万石。

多少中小粮商,空手而回,怨气满腹也是毫无办法。

到后来他们也是愿意三钱七一石收粮,但百姓恨极了这些趁火打劫的强盗,竟是宁愿多走些路卖与王府,也绝不愿和这些来自南直一带或是荆州的粮商贸易。

到最后,各粮商几乎都是两手空空,只有满腔的不甘和怨恨。

另外就是赔上了打点官府的本钱,却也是无法向那些官吏讨回。

总得图下回。

这一次荣藩出手,谁知道下次如何?

待粮商们纷纷向荆州,武昌返回时,才陆续收到更进一步的消息。

荣王府不光是在常德一带,在武昌,荆州,长沙,岳州,只要是产粮的区域便都是有王府官员在大肆收粮。

甚至其余王府的庄田出产,也是大半被荣藩所收。

有人估算过,短短十天左右的时间,王府收粮总数差不多过三百万石。

并且还是在快速的增长之中。

一石三钱多,百石三十多两,万石三千多两,十万石三万多两,百万石就是三十多万两银。

三百万石,用银也要近百万两了。

荣藩不过几十年,众人是万万没有想到,或是怎么想也是想不通,荣藩哪来的这么多银两可以支配?

“这里头定有什么蹊跷……”

“嗯,只是不为咱们所知。”

“知道又能如何?”

“也是……荣王要是不理别的事,一心只弄钱,怕是全天下没有人能奈何得了他。”

“天子好歹是荣王的亲堂叔,关系近的很,普天之下,谁能奈何得了这位殿下?”

众人唏嘘着,从桃源败退后,哪怕是辰州一带也没有粮商活动的余地。

再打听一下,荆州一带,也有王府的官吏收粮和建立了粮库。

众多粮商都空手而回,勉强能买到的一些粮食都是偏远地方的,基本上这些粮平素只出本地,也只有本地的粮行买了才不亏钱。

算一算,不买是亏,买了更亏。

各人气闷之下,也只能坐着夹板船由洞庭湖往武昌去,从长江折返荆州或继续南下。

“官船,让一让!”

快到武昌码头时,一艘硕大的官船自码头出来,有人站在船头吆喝,粮商们的船只就只能靠边,等着官船过去。

船头上站着不少戴吏巾,穿青袍圆领的小吏。

也有一些长随打扮的随员,站在船头或船舷两侧说笑着。

高脚牌就在船头摆着,有人眼尖,看了几眼就念出声来。

“乡试亚元。”

“进士及第。”

“中顺大夫。”

“赞治尹。”

“礼部主事。”

“知常德府。”

高脚牌就等于是一个人的官场履历和名牌。

从眼前这位看来,也是一位科场和官场相对得意的能员干吏。

有的粮商熟知官场之事,每常闲了就看一些进士名录之类,当下颇为内行的道:“这位是谭二华,江西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中进士,观政半年,授礼部主事,才几年时间就到四品黄堂,衣着红袍,了不得啊。”

“其是严阁老看中的人?”

“倒不是,应该是徐部堂赏识他。”

“原是京官,一出来就是任知府,朝廷里没人是不行的。”

“不过在这种时候调任常德,朝廷派来的应该是个干吏啊。”

在赞叹声中,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步出船舱。

众人顿时都不太敢出声。

纯阳巾,青布道袍,身量中等,略显瘦弱。

下巴胡须也不长,嘴巴微微抿着,透着些倔强之意。

在眼睛扫视众人时,这些精明的粮商才见着真颜色。

凌厉,精明,表面的温和之下,是无比的坚定和从容。

这是个叫人一见之下,就知道相当出色的大明官僚!

粮商们倒是没有说错。

在这样的多事之秋,内阁派出谭纶前往常德,原本也就是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

谭纶和普通的进士出身的文官不一样。

哪怕在礼部任职,其也是以知兵闻名!

前去常德,就是要压制一切蠢蠢欲动的不轨之徒!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1551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