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九七章,美国学徒(上)

作品: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作者:最后的卫道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1-10 11:1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张曙光仍然忙碌着在整个西伯利亚奔走着,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里,他在飞机上的时间估计要占到一大半,可即便如此,时间仍然不够用,仿佛每天的每一秒钟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他来解决。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总参的要求下,贯通西伯利亚的铁路线已经修筑了三条,除了原有继承的苏联时期的铁路线之外,崭新的两条高速铁路线也将在近期贯通,首期试运行的车辆将大量的弹药和物资运送到了前线,但看着堆积如山的弹药和武器,张曙光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这不是什么情绪上的问题,而是作为将领,他本能地感觉到,此前的一切,太顺利了。是的,中国在面对欧洲遭到侵略的时候,采取了必然的大国沙文主义态度,以冷眼旁观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时间和缓冲,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什么错误的选择,至少从张曙光的角度来看,欧洲的陷落为泛亚争取了足够多的时间。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张曙光却感觉到心头充满阴云,原因无他,就是敌人太平静了。

这就仿佛在敌人面前挖了一个陷阱,正祈祷他们一定要跳下去的时候,敌人却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而且在跳下的时候还对挖陷阱的人露出一个微笑。这是敌人该有的选择吗,或者说,他们完全不在意陷阱?

张曙光不是华盛顿里某个说话算数的人,所以他无从揣度,但他可以肯定,敌人绝对不会任由他们将战线打造的固若金汤。

虽然心存疑虑,但现实中,他却没有任何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繁忙的工作已经让他没有任何闲暇去分析战争嗅觉带给他的预兆般的感觉,现在张曙光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让整条运输线发挥起作用,同时,在他的本职工作范围内,利用一些职权,为自己的危机感填补一些安全的保障。

身下,大运在飞行员的操作下缓缓降低着高度,最终在一阵碰撞下降落在跑道上,轮胎与跑道的摩擦所产生的胎噪在大运完美的隔音作用下被降低到最低,至少从张曙光的位置去聆听,听到的只是一阵密集的低频声音。

停机坪上,等待张曙光的防弹装甲车已经整装待发,车子左右,由步兵装甲组成的防御队列将通道严密包围起来,自从上次发生的暗杀事件之后,对张曙光这个总指挥的保护已经升格到了与一号首长相同的规格。

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至少在张曙光看来,整天被钢铁和枪口包围让他有种窒息感,但这是战争时期,个人的感受几乎被忽略到忽视的地步,张曙光也只能将自己的感受压抑在心底。

“准备开会吧!”刚坐进庄家指挥车里,张曙光就迫不及待地向早已等候多时的众人说道,听到他的话,众人纷纷翻开面前的触控板,将一列列信息显示在会议桌中间的3D投影上。

“我们目前完成的三条铁路,已经足够满足高强度战争的运输需要,所以,关于贯通沿线保障公路的计划我们认为可以再商榷一下,另外,通过对沿途二十七个野战机场,和十三个后备保障机场的综合评估,在敌人进攻方向,我们可以具备超过敌人一点五倍的空中投射力量,并且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完成二十四小时的战场扯断。”负责后勤工程的负责人一脸自豪地说道,作为主要的工程指挥者,他觉得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所做的一切,足以用奇迹来形容,除了三条主干铁路,沿途的野战机场都是在规定时间内用人力一点点修筑而成的,这其中的艰难根本不足为外人道也。

“功劳是胜利以后才有的,现在我没兴趣也没时间给你军功章,我要求的是,你们的野战机场必须再增加一倍,条件可以艰苦,但必须有跑道,还有,三条铁路线的沿线保障公路务必打通,不但要打通,还必须要双线,这不是任务,而是命令。”张曙光一摆手,删掉了对方投影器上的显示内容,随后将新的后勤保障计划显示出来,在那上面,原本的主干道旁边,多出了两条新的绿色的公路干线。

“总指挥,这不可能,时间已经很短了,我们预料,最多六到九个月内,敌人就会开始对我方发动进攻,这么短的时间,打通两条公路干线,根本……”工程负责人口中的不可能刚要出口,就被张曙光一把手制止下来。

“不要跟我说什么不可能,我让你们来不是说不可能的,如果你觉得干不了,我会找人干,机场的问题很简单,利用沿途所有可以利用的废弃公路,你们的任务就是能让这条公路起降战机,至于保障公路,只要能通过坦克,重型载重货车就是我的最低要求,至于路面的材料,凭证与否,我们不是在选美,所以完全没必要考虑。我的底线是如此,而我的要求就是,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在五个月内完工,不能完工,我会在五个月结束的时候,把你关进军事监狱,然后用剩下的一个月,找一个可以完成这一切的疯子干完这些。”张曙光死盯着对方说道,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命令有点蛮不讲理,但战场本就不是讲理的地方,它要求的只是任务,达成,仅此而已。

“会有那样的疯子吗?如果能找到,我现在就可以退位让贤。”负责人有点不服气地说道,尤其是在他认为自己的努力已经卓有成效的时候。

“如果你真希望看到他的话,你会看到的,如果他成功了,他将是你在军事法庭的审判人,如果他失败了,他将会和你住同一间牢房,当然,最好的可能是,你就是那个疯子。”张曙光说完,再次一挥手,这一次,显示在众人面前的是全新的一套防御系统态势图。

“沿途的三道防线,经过战棋推演后并不足以百分之百阻挡敌人,所以,你们务必要在这,这,和这里,再构筑三条支撑线。”张曙光说着,看向二线部队的指挥员们,因为有了之前的对话,这些人回答张曙光只有点头。

“当然,更重要的是,沿途的兵力和弹药的囤积,如有必要,可以征召难民安置点的难民,承诺给他们前往日本和东南亚的护照,前提是必须在部队服役十八个月以上,超过二十四个月的可以提供两名家属的通行护照,年龄可以放宽到四十六岁。”张曙光想了想继续补充道,战争虽然已经进入到全面信息化时代,但人的作用仍然必不可少,事实上,战争的终极征服对象就是人,无论使用的武器是什么,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我担心的是,目前看来,难民的良莠不齐是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前针对发起的刺杀行动已经可以断定人员的来源是难民,不仅如此,我们怀疑,敌人有预谋有计划地利用了难民潮,所以,我很担心我们的补给线和运输线在战时是否可以提供足够的保障。”征兵负责人忧虑地说道,作为一条蜿蜒近万公里的铁路,没人能保证沿途可以做到五步一岗,而破坏者只需要在一个地方埋设一枚炸弹,就足够瘫痪一条铁路,而这也是补给线最为脆弱的地方。

“这也是我们担心的,相比全面战争,我们依靠的东西太单薄了,过分倚重他们的唯一结果就是让他们成为掌握在敌人手里的弱点,所以,陆地,空中的补给线一定要打通,不仅仅是打通,而且要足够雄厚,不能让敌人瘫痪。”张曙光说着,再次看向后勤工程的负责人,后者似乎也明白了这点,深思之后点了点头。

就在张曙光准备继续布置下一项任务的时候,指挥车忽然毫无征兆地停了下来,随后,急促地敲门声从外面传来,负责警卫的士兵在警觉地看了一眼之后拉开车门。

“报告首长,刚刚得到消息,新一号线遭到不明武装分子袭击,全线共有十九处铁轨遭到炸弹破坏,总里程超过十公里。”一名参谋走到张曙光身边,在看了众人一眼之后,大声报告道,听到他的报告,所有人都瞬间脸色一变。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新一线是距离难民点最近的一条铁路线,这意味着敌人也在尝试和试探我们的反应,所以,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吧?”张曙光目光威严地看向众人,相关人员纷纷点头,随后起身离开。

而作为后勤工程负责人的那名大校刚刚走到张曙光身边,就被对方一把拉住,负责人有点意外,看向张曙光的同时,后者将一张纸条塞进对方手里,然后鼓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负责人点头离开,在钻进自己的车子之后,才打开纸条,上面,没有任何字,只有一条从西北进入到前线的蜿蜒公路。

这是最为重要的第五条生命补给线。负责人忽然明白,在战争爆发之前,他需要做的就是打通这里,不管用什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