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章,总要有个开始(下)

作品: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作者:最后的卫道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1-10 11:1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相比于国内的动乱和复杂,此刻在边境上要简单的多。这并不是说这里要比国内平静,而是更为简单直接。同样的暗杀与刺杀情况在边境驻军也时有发生,但回应这些的手段的是千篇一律的冲突,一声枪响,必然遭至一阵炮击,而一阵炮击,则是对定点据点清楚的征兆,双方似乎都没有想要刻意地去克制什么,甚至连掩盖这个意图的意思都没有。

是的,停火实际上从未在波斯湾真正实现,自从美国人耍了那出暗度陈仓之后,欧盟与泛亚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势同水火,尤其在欧盟控制了波斯湾之后,强大的军事压力,更是让当地的联军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张曙光从接手这里的防务以来,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欧洲人时刻禁闭的军事压力。沙特的态度不甚明朗,伊拉克已经成为欧盟的傀儡,同时也是陈兵的主战场,而土耳其慑于欧盟的威胁,已经切断了与中国的联系,北起莫斯科沿线,南到两伊与波斯湾一线,欧盟与泛亚在此陈兵十余万。

不得不说,美国人玩了一手漂亮的煽风点火,看似战败一般的退出,让双方同时卷入留下的势力真空中,两股庞大的力量挤压下,必然是一次更加庞大的碰撞。战争是势在必行的,自从欧洲将自己从亚洲划分出去,就意味着在这两块连在一起的大路上必然会有一次战争爆发,而这次战争解决的问题很简单,就是,谁征服谁,谁统治谁的问题。

当然,如果眼前还有什么比战争更让张曙光担心的,那就是殷勇的问题了。

在战争刚刚告一段落,总政治部就下达了将殷勇调回国内休养的命令。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命令背后意味着什么,殷勇之前的种种,已经触犯了很多条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高压线。战争需要殷勇,但政治上的红线,却让这种需要变得危险起来。

没人愿意处理殷勇,但是在某些问题上,所有人都需要找一个放过他的理由。

这个理由,张曙光有,因为,在他的对面,是虎视眈眈的敌人,他们是殷勇摆脱问题的最好办法。

“或许,我该和他们谈一谈。”张曙光想到这里,起身缓慢向外走去。

欧洲人的准备要比泛亚方面完备的多,因为补给线近的缘故,他们无论在兵力调配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要比泛亚联军更具优势。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一旦开战,泛亚就会一败涂地,原俄罗斯留下的庞大地域,可以为联军提供足够的缓冲地带。

而实际上,张曙光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为了以防外衣,三个师的兵力被放置在伊朗与巴基斯坦边界为主的二线上,另外两个集团军则沿乌拉尔山脉布防。至于一线,张曙光仅仅堆积了大概三个朝鲜师和一个印尼步兵师,和几个负责协同作战的东南亚步兵旅。

相比之下,敌人的兵力要雄厚的多,除了仍然驻守在波斯湾的三艘航母之外,以两伊边界为起点,纵深一直辐射到莫斯科防线的防线上,欧盟投入了大概至少十个师的作战力量,算上乌克兰等仆从过的兵力和后勤机关,大约投入兵力已经达到六万以上的惊人数量。

如此庞大的数字似乎已经超出了现有战争的规模和格局所限制的最大容量,作为信息化战争时代,部队的数量更多的时候仅仅是个数字,并不具备太多含义,如果想要让如此多的兵力发挥出相应的作战能力,相关的后期支援和数据交换系统需要更为庞大的数量。敌我双方的优势,某种意义上就体现在这里。

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相信,敌人没有准备好之前,是不会贸然出触动战争的红线的。

走在由混凝土和钢结构墙组成的基地内,夜晚的哨位时不时会将红外激光手电筒扫过张曙光的身上,而当身上特有的编码反馈出信息后,哨位必然会打出一个响亮的立正和敬礼。原本还算宁静的夜晚,就被这接连不断的报告声打破,也让张曙光原本烦躁的心情变得越加烦躁起来。

现有的仆从军数量不足仍然是个巨大的问题,相比于欧洲人和美国人用钱雇佣作战,泛亚的仆从军更多的是收编曾经独立国家的军事系统,虽然这在某种意义上减少了很多支出,但也让他们的战斗力下降到一个仍然警惕的程度。

增加训练科目和强度,调整从上到下所有指挥员,将中国士兵分派进去,组成指挥体系……,所有能做的,张曙光都做过了,但是对于这群人的战斗力,他仍然不敢苟同。

战争是检验战斗力的唯一标准,现在,唯一能祈祷的就是战争走来的脚步再慢一点。——

——由两艘美国航母和两艘欧洲自建的轻型航母所组成的编队沿着地中海沿线进入到土伦海军基地,作为欧盟舰队的主要军港之一,这里常年停放着占据欧盟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海军军事力量。作为早已经将地中海当做自家内海的欧盟来说,这里的地势除了保证足够的安全之外,也可以做到随时驰援波斯湾。

没人对波斯湾另外一侧的中国人抱有任何幻想,对于欧盟来说,自从接受了美国人‘馈赠’的礼物之后,对于中国的态度就变得越加敌视起来。没人能解释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心理,但显然,他主导着欧盟对外的态度。

美国人已经信誓旦旦地保证过了,一旦双方开战,美国将全力支持欧盟,但这样的承诺并不能说明什么,实际上,应该可以说,正是这种承诺,让欧盟一直摇摆于是否开启战端。所有人都想做渔翁,没人想做鹬蚌。

但目前的情况却并非欧盟人能全盘掌握的。国内的间谍行动越加猖獗,激发的民众情绪也变得越加激动起来,或许是某些不负责任的小报,又或者是其他的民间甚至政府组织在作祟。发生在欧盟的大多数刺杀行动,都被逐一爆料出来,虽然没人确定这一切刺杀谁是始作俑者,但却不妨碍这些讨厌的记者们将这一切迫不及待地甩在中国人的头上。

民众的思考具备多大的盲从性不得而知,但当所有欧盟人员的对着中国大使馆高举中指时,欧盟发觉,战争似乎已经到了即将决定的边缘。

地缘既然是优势,也是劣势,相比于在地球另外一边的美国人,欧洲率先考虑的对象将永远是亚洲。

“我想,我们已经有需要的答案了。”欧盟总统在议会上如是说道。——

——中国人最终会选择谁成为战争对象,似乎已经不是一个悬念了,欧盟与中国人最近在边境上搞出的花样繁多的冲突和报复行动,已经让所有人都清楚,双方对于欧亚通道的争夺已经到了最后阶段,除了双方互相恶毒地攻讦之外,似乎只差那么一点点,就超过阈值,爆发为双方的大规模冲突。

“我们该做点什么吧?”有人如是说道,当然当他套上笔挺的军装后,此人更是拥有了足够征服任何人的气质。

“我们最该做的是等待,当然,在等待之前,我们确实要为两位老朋友准备一些东西。”有人问,自然有人回答,而这个回答简明到根本让人猜测不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随着这个命令的下达,欧盟内陆地区,开始频繁出现更加庞大的恐怖活动。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一段时间以来,成为巴黎人耳熟能详的声音,当然,更多的时候,则是在巴黎内卫部队的搜索下,寻找可能藏匿的恐怖分子。针对欧盟的袭击案随着双方陈兵对峙之后,骤然变得激烈起来。

当然,更让人奇怪的是,每一次部队换防,欧洲遭遇到的袭击事件就骤然增加了一大部分。没人清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当然,这却不妨碍众人做出合理的联想。

相比之下,泛亚联军控制的区域则表现的风平浪静,除了偶尔的如同例行公事一般的对峙和互相猜测性的爆炸事件之外,前线的平静让人有点不明所以。

如此鲜明的对比,似乎等同于将答案写在当场,欧盟人似乎很清楚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谁,但是他们却就此忽略民众的感受,即便这种感受都是错的。

战争已经势在必行了,谁开第一枪都不重要,胜利者会为这一切补充一个合理的答案,重要的是,第一枪,要让敌人承受多大的挫折。

“告诉他们,确定最后的时间,是该欧洲人挑战一下中国龙的时候了。侵略者要有个侵略者的样子,如果一味地去等待善于后发制人的中国人去挑起战火,我想,我们恐怕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和寿命了。”黑暗处,有人命令道,而随着命令下达完毕,这个坐落在五角大楼里,外观丝毫不起眼的小房间,将成为某个时代的中心。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