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81章 舰娘位面的“海军假日”(下)

作品: 舰娘之提督物语 |作者:梦里寻娇 |分类:二次元 |更新:03-26 18:38|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航母小妈妈们有了新的孩子,战列舰大姐姐们也会有新的武器。

搭载电磁炮是战列舰改造的一个方面,对于传统舰炮的优化沐离从来就没停止过。

新式合金钢的问世不但可以为大姐姐们提供防御效果更好的装甲,同时也能够制造出倍径更长的炮管子——前面就提到过火炮的主要参数就看口径和倍径两方面。

在口径不变的情况下拥有更长的倍径,会直接提升火炮的射程与精准度。以前科技树没爬到位,就是沐离想改都没辙。现在一切技术条件成熟,沐离自然是能怎么改就怎么改。

至于换下来的大管子也会物尽其用——炮管钢可是一等一的好钢,运回军工厂再加工之后就是合格的弹体,正好用于制造重磅钻地弹。

除开有特殊技能的舰娘之外,所有的主力舰大姐姐们都有炮弹命中率这一无可回避的问题,在面对高机动目标的时候更是如此。虽说随着舰娘战斗等级的提高和本身阶级的加持,命中率这项参数会被大大提升而接近100%——但依然达不到100%的效果。

哪怕是沐离麾下一水儿的满等级高阶级主力舰,一场炮击战下来至少会浪费30%的弹炮。

除了舰娘本身的特性之外,还有一种可以增加炮击命中率的办法,那就是使用末端敏感弹药。

敏感器系统是末端敏感弹药的“火眼金睛”,其功能是在复杂的电子环境中探测和识别目标,通常包括红外探测器、毫米波辐射计和毫米波雷达等。

为克服单一体制敏感器性能的局限性,提高探测性能,一般采用复杂敏感器系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体制的敏感器结合使用,既可结合两者的优点,又可弥补彼此的缺点。

也只有在现代通讯和侦测技术的支持下才能使安装于弹头中的敏感器系统发挥作用——现在沐离的舰队已经完成信息化改造,同时近地轨道上的卫星网络也能即时刷新战场数据,为敏感器系统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

末端敏感弹药不是导弹,不能持续跟踪目标并主动地控制和改变弹道向目标飞行,因此其结构比导弹和末制导弹都要简单,经济性非常突出,而且可以像常规炮弹一样使用,其后勤保障和作战使用都很简单。

在蓝星位面末端敏感弹药已经运用于各种自行火炮之上,所以将其装到16寸乃至18寸的舰炮炮弹中更是一点问题都没。而且相比起以各种装甲车辆为打击目标,体型庞大的战舰更是让炮弹的命中率打着滚往上翻。

更重要的是,有了末敏系统的支持,炮弹可以在命中目标之前自行调整炮弹的飞行姿态,避免以过大或者过小的角度命中倾斜装甲,从而极大减少跳弹率,最终使炮弹更容易穿透敌舰的装甲带从而造成致命打击。

主力舰在作为舰队火力担当的同时,也是舰队的钢铁长城——只有吸引敌人足够的火力,抗住足够多的炮弹才能保证其他舰种的安全。所以在主力舰的防御力方面,沐离也是想尽办法进行优化。

新式的装甲钢自然会作为基本的装甲材料,但在此基础上依然有着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远在海军学院宅着当见习总督的时候,沐离就萌发过搞贫铀装甲作为附加装甲板应用于舰体之上,由于舰娘位面完全没有核能这一概念,自然只能作罢。

现在有了核动力反应堆,而且还是压水反应堆,核燃料在使用至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乏燃料——简单地说就是由U235转化为U238,也就是所谓的“贫铀”。

将贫铀掺入其他金属制成贫铀合金,再将之编制成网状嵌入装甲板中,就成为贫铀装甲,亦是蓝星位面防御能力最强的复合式装甲。在海湾战争期间,白头鹰派遣装备贫铀装甲的M1A1上阵,不但对面T72的125毫米炮弹完全无法击穿,就是自家友军坦克120毫米主炮发射的贫铀穿甲弹搞出的乌龙也没办法破防。

但白头鹰对贫铀合金的冶炼、热处理和装甲块的制造高度保密,外界至今仍无从得知。沐离虽然知道其中的原理,但他并不是专业的冶炼大能,短时间要搞出靠谱的贫铀装甲难度颇高。

再说现在舰娘们的核动力反应堆刚刚投入使用,要想获取乏燃料还得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行。另外贫铀依然有放射性元素污染,沐离可不想因此变成秃子或者直接英年早逝,所以不得不放弃该想法。

最好的贫铀装甲没指望,沐离还有代替方案——钨网装甲。

众所周知,钨这种金属具有高硬度、高熔点和耐腐蚀的特性,大多数时候钨被应用于制作灯丝、高速切割合金钢、超硬模具。而在蓝星位面的华夏又是世界上钨金属储存量最大的国家,兔子们自然会利用以上优势发展自己的主战坦克装甲。

最初的钨网装甲是直接用钨丝编制成网状,在真空中嵌入两块烧红的金属板之间,等完全冷却之后就完事儿。

这种初代的复合装甲的防御力的确比起普通的装甲好上很多,但其测试数据依然被白头鹰公布的贫铀装甲参数甩了十八条街。

由于制造方法过于粗糙(兔子们大哭:我们也想要先进的七轴数控机床啊!就算五轴的也行啊!),作为骨架的钨网存在结构性强度不一致的问题,就如同在坦克的前装甲上开了个窟窿一样会影响到装甲的整体强度。

后来兔子们发现,一些金属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自然生长出“晶须”:最常见的就是铁,特别是在铁生锈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这种肉眼难以发现的晶须扎破手。

钨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长出晶须,而且这些晶须的晶状结构完全没有缺陷,强度是基体金属的几十倍,性能十分惊人。

但由于自然生长的晶须都很短,最长的也不过几毫米,非常难以利用。兔子们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外加各种烧钱试验,终于完全明确钨晶须的生长催化剂和最佳环境条件,能以较快的速度催化出长达数厘米的晶须。

将这些晶须采摘,镀上银以防止氧化,再编织成网状重复嵌入装甲板的步骤——新式的钨网装甲就此诞生。

经测试,100毫米厚度的新式的钨网装甲对于APDS的防御力约为800毫米均质装甲刚,对HEAT的防御力更是达到1500毫米的惊人数据,比起贫铀装甲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东西没辐射,没辐射,没辐射——因为最重要所以要说三遍!

没有涉及到核能,意味着妖精们能够直接制造。

沐离拉着咪咕花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总算成功折腾出第一块钨网装甲——经测试,其抗打击能力并没有预计中的那么优秀,但也足以作为主装甲带的附加装甲。

有了现成的经验,钨网装甲的制造速度会随着妖精们熟练度的提高而提高。根据沐离自己做出的估算,两年之后自家妖精工坊制造的钨网装甲总数足够将自家的所有舰娘武装到牙齿。

对于主力舰装甲的改进只是舰队防御力改造的一个方面,真正让主力舰拥有在短时间内全方位抗住大量攻击的革命性升级,就是小型化的空间壁垒阵列发生器的成功装配并无碍运用——至此开始主力舰们有了主动防御的手段。

空间壁障防御阵列一直是人类能够抵抗深海侵袭的唯一手段,经过数十年的实战检验充分说明了这种装置的稳定性。这种小型化的空间阵列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陆基设备完全相同,利用电力将四项基本资源进行中和反应,从而产生空间壁垒抵御深海的各种攻击。

当然,在产生空间壁垒的同时,这种装置的各种毛病也依然存在:空间壁障的隔离是绝对的,外头打不进来里头也打不出去,也就是说舰娘们在主动开启阵列的同时自己没法发动炮击。

由于整个设备小型化,其最大功率也免不了跟着缩水,耐揍程度肯定比不上陆基版本那么强。但好在其总功率不大,就算因为超载而崩溃也不会影响到舰娘舰体的电力系统。

另外就是空间防御阵列无法连续开启的毛病依然存在,不过攻城狮们通过预制各种耗件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毕竟整个设备都缩小了,相应的耗件也会缩小,舰娘们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更换——只要耗件充足,舰娘们能够顶住海量的攻击很长一段时间。

相比起开启空间壁障之后的无敌状态,这些副作用都在可忍受范围之内——毕竟今后的作战深海会拿出什么样的黑科技武器谁也说不准,免不了舰娘们需要以身趟雷。主动开启空间防御阵列冲入未知的危险海域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并不是所有舰娘都精通于精巧设备的维护,为了不让自家姑娘们因为需要更换耗件而在战斗中分神,沐离自己动手为装配上舰的空间防御阵列的各个耗件制作了自动补充装置——其工作类似于弹夹,关闭阵列的时候损坏的耗件会被直接弹飞出去,新的耗件会自动补充至工作位置。

如此傻瓜的操作方法不但舰娘们非常欢迎,得知消息的攻城狮们直接山寨过去,似乎完全忘了这项专利的发明人是沐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舰娘之提督物语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