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章 【003】本是同根生

作品: 群芳赋 |作者:红豆八宝饭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01-01 08:0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55txs.com)

在睁眼一瞬,庞大清晰的梦境像九重帷幄般迅速消退,而久违的雨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咳咳。”冯润一下子就从浴桶中站了起来,透过腾腾水雾,她仿佛看到花鸟画屏后一闪而过一个人影。

“什么人在外面?”

屋外抱着衣服的小丫鬟听到动静,推门慢慢走了进来,说,“师傅,是我啊。”

水雾腾腾,焚香沐浴,馨香让厢房里如坠空谷仙境。素纸糊的木架门窗关起来,午后的室内仍有些昏昏,墙角置一盏灯。

投影花鸟画屏上的影,斜披一袭白练,影影绰绰间像了京都大寺壁画上舒展而旖旎的飞天女佛,却并无轻浮造作之感。

只一瞥,便惊鸿。手腕翻转,沐浴的白色丝帛如匹练般缠绕肩头。她坐了回去。新洗的长长的发盘于顶,以簪带约束,太过浓密,仍是层层叠叠。

一眨眼的工夫,飞天遁水化坐佛,头顶的莲花跃然而出,投影画屏花红柳绿宴浮桥上。又有沉水的清香徐徐溢出,如云穿画屏。

小丫鬟冬至定了定神,府上的小姐如金珠宝玉般,都生得好看,但二小姐生来就和佛结缘。

不是一般人。年少时聪明温惠,深受其父冯太师的喜爱,常跟随在嫡母博陵长公主左右,禀太清之秀气,生道德之家,长礼仪之室,被誉为“佛掌心的莲”。

她慢慢走到花鸟画屏前,说了句,“师傅,我把要换的衣服留下,这些衣服拿去——”

有风从门窗缝隙吹进来,素纱灯罩里的烛火明灭不定。冯润看得仔细,画屏后的衣服架子被风拂动,恍惚便是一个人影。

“下雨了?”冯润听见屋檐落下滴答声,一刻出了神。

“总算下雨了。”冬至刚刚还在听烧水的厨娘担心,这雨再不下,太师府都不好嫁女了。

听说旱了几月,都担心起收成来。宫里的天子正在求雨。她接着说,“都说这雨下得好,天子果然是天子。”

画屏后的冯润也无语。

是说的内廷女眷吧。小丫鬟冬至替她整理衣裳,这种宽袍大袖的僧尼衣裳,佩饰寥寥,非僧非俗,怪好看的,像了莲座上羊脂白玉雕琢的女佛。

也像了二小姐。

二小姐出宫清修,也是如此。

可二小姐容貌倒在其次,人是真的好。小丫头想不明白,和她们说话也柔和,有气度。

听说,她生了病怎么都治不好,只能出家……唉,大户人家的小姐,千金之躯,反倒多灾。一个进了家庙,另一个……

冬至抱着衣服,轻手轻脚地退出去,静静守在门口。

南面的一间厢房里,关上院门成住持的莲比丘尼卧在榻上看经书,外罩一袭素衣,褒衣博带,此时的风姿天然又像了一尊女卧佛。

以素手支额,垂下如瀑的美发,在晾晒的竹几上弯曲为黑色波澜。

两位丫鬟手捧香油金剪侍立。归家这一年,头发就一直未剪,任它不断的生长,也不见开叉与发黄,到了现在已经是华丽如一袭斗篷,无人能及。

小丫鬟正在为长长的发涂抹香油。几上的瓶瓶罐罐都是捣碎的花瓣,混合桂子油。

制作繁琐。

小姐换了一个姿势,仍然美如卧佛。打扇的小丫鬟冬至暗地里偷偷打量,见她身段婀娜,目光淡淡的,眼波流转之间却有说不出的含蓄韵味。

雍容素雅,仪态天成。容貌也不知道要怎么描摹,但就如女佛吧,让人看着非常舒服,非常留恋。

据说石窟的佛像,皆是以南北朝如自家小姐这般的贵族为摹本绘画雕刻,画师工匠眼里的佛,就是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乃至天家天子。

举手抬足,皆法自然,衣袂带着流云般的温雅雍容气度。

云卷云舒。北魏太武帝在位时期,曾下诏灭佛,一时间,北魏佛教受到摧毁性打击而衰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武灭佛”。

文成帝继位后,于兴安元年(公元452年)下令复兴佛教,使佛教在北魏逐渐恢复发展。

兴安二年(公元453年),文成帝下令建造云冈石窟。

托庇天家信重,冯太师也曾主导过一段时间。故而,府上少爷小姐的清雅书卷之气盈然满袖,礼仪气度,就算在京都平城的上流社会也是为人所称道的。

五朝外戚,清贵冯家。冬至记得自己当日进府也是挤破了头的,可惜这等人家并不常买人进府。

太师府的前身,更像是公主府,规矩跟宫里如出一辙:

规矩大,要求严,下人也是有机会识字明理读书的。

再往深里说,那就是北朝南冯的北燕皇宫,汉人宫里的规矩因两汉魏晋的门阀士族而家世清贵。

一直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汉人以“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自诩,有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优秀的传统美德和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文化。

确实让蜂拥而至的胡人为之驻足,沉吟。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因此,太师府进府下人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

源自南朝的宫廷。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小丫鬟冬至跟着新进府的下人,正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府厅前集合。

管事的一眼扫过,然后才领着他们进入前厅。

“跪。”管事的命令。

前一排刚起身走。小丫鬟冬至跪下,抬头,挺直后背,收肘,手合叩于腹。

无声无息,毫不拖泥带水。

“兴。”管事的手拿戒尺,看了过去。

冬至低下头,站起来,春笋般笔而迅捷,随即双足合拢,却从容如眼观鼻,鼻观心。

静若山川,有临渊的涵养。

正衣冠,端仪容,尔后识字明理。冬至一进府就来了自家小姐身边。说是莲比丘尼,是师傅,所以进府一年就可以翻看书卷。

自家小姐说的,开卷有益,没事就要勤拂拭。而太师府的家庙更像是缩小的京都大寺,更难得的是,藏书破万卷。

居中的木质塔楼放着祖宗牌位,四周由廊庑门殿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

木塔高三层,基础由夯土筑成,约三十丈见方,上有包砌青石的台基,与塔楼一侧的僧房楼观自围成小院,周边石栏杆内亦铺木板。

北面屋里全是书,晒书的时候能摊开一院。

琳琅满目。

这一日又轮到冬至清扫小院。她跪着擦拭相连廊间的木板,清扫了院里风吹进来的落叶,青石上洒了水,净了手,轻轻推门走进去。

自书架上拿起一卷书,吹去并不存在的浮尘,接着上次做记号的地方看。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乱中原。京都洛阳破败不堪,公元313年晋憨帝迁都长安,公元316年长安被五胡所破,西晋灭亡。

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大批汉人随晋皇族司马氏南渡而去,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史称东晋。

留下的“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却又为他们眼里的胡人拾起,并极力融入自己的历史文化,乃至弃胡,拒绝承认自己胡人的身份,而汉化,而神州正统。

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苻坚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而氐族人所建立的前秦帝国因此崩塌。

原本归附前秦的部族纷纷自立,鲜卑拓跋氏趁前秦四分五裂重建政权。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

公元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魏,史称北魏。同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

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群芳赋 (55txs.com)”查找最新章节!